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08-03 16:24
![]() 艺术家黄威 我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平生所说无非两种。一是老实话,一是玩笑话,也因此总是吃亏。先生嘱咐我写些文字,谈谈自己,一憋许久。文字是脑的艺术,无声无色,无关感官,而视觉的表达或许对我来说相对容易一点。我现在的人和画都和西藏脱不了关系,那里最早也是以画面的形式进入我的印象,当时还小,竟没料到多年后的瓜葛。2011年从学院毕业,很想继续画下去,但内心像是被各种捆绑,表达起来磕磕巴巴,总是不快。索性心一横,果断决定追随前辈的脚步,揣着与旅游者一样索取的心态,踏上了这长时间的旅程。现在看来,我的收获并未在想象之中,却比我原想要的更好。 一次出门将手机落在家中,起初发现时惶惶不安,总是惦记那些烦恼事。慢慢觉得没有了时时地滴滴声也不错,身心变得专注了起来,愉悦感陡增。这件事儿让我想起刚到拉萨时的情形,感觉上极像。那里给了我放弃困扰和重拾感受的条件,让我更重视生活和绘画本身。学生的身份使我容易接触到各个领域出色的人,大量的前所未见带给我丰富的充实感。不得不说有两方面对我的绘画产生影响,西藏的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我常流连于庙宇和博物馆,那里保存着最精彩、最宝贵的部分,精湛的技艺和浓厚的精神气息让我叹服。而这种想见古老的艺术仍然以其固有的姿态存在于现代社会,在我看来是幸运和美好的,有人觉得它一成不变毫无创新,但也许这就是它区别于其它绘画的优势所在,绝对的纯粹和严谨的传承,让生活在当下的人们精神上还有一些坚守。我有幸跟随一位画派传承人学习完成了一幅唐卡,因为不熟练又要达到要求,我画的很慢很精心,一笔笔一遍遍地点染倾注了我全部的专注和情感,也由此微微感受到画师们想透过对唐卡的虔诚达到与神灵沟通的心愿。这样的过程和心境一直影响着我现在的绘画创作。 而另一方面这里在宗教精神包裹下活跃着一批前卫的当代艺术家,是我之前没想到的。他们有着强烈的个人表达欲望、独立的思考,在与世界联系又矛盾的角色中通过艺术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对艺术的追求、表现如此强烈,深深的感染着我。在经常与这些艺术家的交流中我得到很多启发,从而不断地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尝试可能性,探求可以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方式、释放情感。 我的情感表达和说话一样,不会造假,看画就能了解个七七八八。我喜欢纯粹干净的东西,也最容易被它们感动。累了想休息的时候就到拉萨河边遛一遛,晒晒太阳,看看天。这里的景色与内地很不一样,丰富的变化让我着迷,风卷云涌,映在山坡上,映在河水里。这是城中最寻常的样子,可在我看来,今日与昨日、这时与那时都不尽相同,微妙无常,值得用心。这是我画云的情感源头,到过西藏的人或许更容易理解我的画,回到内地后我发现我更依赖于这样的表达,不仅是在城市暗淡的环境中对纯色的怀念,更是我内心情绪的归处,在亦卷亦舒中叙藏着,翻涌不断。
对寻常事用心,便有修行在其中。到西藏前觉得那里充满宗教神秘,真正待下后慢慢发现,藏族人对宗教修行是融入血液和生活的,拜佛与吃饭喝茶一样平常且用心。西藏给予我的更多是心境和态度上的转变,让我不那么急躁求成,情感表达反而流畅自然起来。在西藏的生活是人生的礼物,在困扰乏味的时候,常陪伴引导着我,不随波而行,把握自己,慢下来,静下来。
2015年2月1日 黄威于北京
|
来源:墙报-人物 作者:李雨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