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感悟“色非色”

“色”非专指颜色,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色样(式样;模样)等等,也有指脸色,如:“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也有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material appearance of things],( 佛家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总之,“色”可以宽而泛之地去联想,也可以简而单之地去设定。故色可以是色,故色亦可非色。当然,色与画的关系自然是密切的,中国画水墨虽占大头,却也离不了色,什么“五色令人目盲(老子语)”、“以色貌色(宗炳语)”、“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郭熙、郭思语)”等等都是说色与画的关系,我这里说的色,并非全然是説画中之色,而是説画又说意。

  新画了一组少女头像,为了有别于我从前画的少女头像《粉色系列》,我随意把我这组水墨头像命名为《色非色》系列,是因为画本身亦墨亦色,其语言简而单之,其意可宽而泛之。相对于《粉色系列》这组头像所画对象没变,但色彩的浓度和量能明显减弱,造型略带克制,这样便于较贴切地表达都市女郎特定的情境,从而能够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

  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大概可分三类:宫廷绘画、文人画、民间画。其中宫廷绘画、民间画脸谱化比较重,文人画虽能画出高古飘逸之人物,但高古飘逸多半是通过笔墨来传达的,画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故传统人物画并不是把描绘对象放在第一位的而在于笔墨——文人一种高级游戏方式而已。现代绘画的一重要要旨是真实的直至人心(人物内心真实的活动,有时是瞬间的、个体的内心活动),传统的中国画人物画似乎稍有不逮。很多当代实验水墨画家都孜孜以求于此,但又离文人提炼过、玩味过、无比有魅力的笔墨游戏差之千里。我这组人物画希望在文人的笔墨游戏规则里探一探当代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色,企仅是“色”。

 

作者:束新水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