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种诡异的绘画叙事

  僧璨,一位来自天津的画家,长期专攻水墨人物画,虽然他不是一名名星画家,但其绘画风格以荒诞和怪异的独特语言引人关注。从绘画风格看,僧璨对传统中国人物画有过深入研究,深知创新之难,但他不拘泥现状,心怀一种不断创新的欲望。于是,他不断寻找一种符合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并非终极目标。严格的讲,任何艺术家在创作上对现代性的探求都是一个未完成的“过程”。

  僧璨有朴实的性格和严肃的创作态度,他生动的再现了社会急剧转型变化下都市文化的现象。画家以近距离和平视的角度,围绕对日常生活中小人物和边缘任务的描述,把不同身份的人物置于相同的空间,打破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范式,对表现性语言的诉求,使画面更具不稳定感和不安定感。1999年僧璨创作的《城市寓言系列》,线条被隐藏在水墨之中,墨染与勾线架构了现实与非现实之间的形式语言,构成了梦幻般的情境,人物表情惊恐万状和无奈状态,被大胆使用墨色所渲染,行走于都市街区的人物,被主观安排在整个画面,而都市建筑空间则弱化,几乎简化为零。人物形象憨厚,粗犷和质朴都集中在表现性与写意性,现实性与超现实性,严肃与幽默并存或重叠。他的绘画张力,就在于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剖析变化社会中人的精神尴尬,表现性则使艺术语言的力度增强,这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普遍的精神病症,冷漠与孤独,茫然而复杂的心态,而且也折射出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僧璨在画面上不求平稳和规整,而是借助夸张和破坏常规的形式语言解剖了人物内心不安和骚动,更深层的寓意是人身体运动与变化易于捕捉,而人的内心精神难以琢磨。因此我们从僧璨的绘画中能够领悟这样的道理,艺术家完成的绘画不仅再现了形式语言的结果,而且暗示了艺术家身体与思维的快感“过程”。

  僧璨的绘画已非纯粹的传统中国画,它本质上是传统媒介与现代思维混合物,正象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赫米• 巴芭所称之为的混合文化特征:地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他主观性的语言夸张,平淡的日常生活的平铺直叙,模糊的造型意识,心迹和意趣再造物象都是其艺术质美和力度追求所在。

  黄笃 (著名独立策划人,艺术评论家,中央美院博士生)

作者:黄笃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