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孙银生版画的价值取向

  近年,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版画艺术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艺术市场中,有些画种居高不下,而版画却居下不上,致使版画家们心态失衡,观念转化,取向分流,在现有艺术轨道上滑行者固然有之,但相当一批人在谋求新的画路,有的转产搞起畅销画种,有的迎合画商情趣,全力投入版画商品的生产,也有的“一人两制”,既为美术展输送高档次展品,又为艺术市场制作商品。而孙银生则主张不应把作品分为艺术品和商品,在经济体制转轨的情势下,倒应探求版画的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的统一。

  从题材的角度看,北国特有的景观使他的版画在激烈角逐的艺术市场上得天独厚,亭亭白桦、幽幽碧空、长白秋色、血染松江,优美的自然本身,就对域外观众具有诱人的观赏性,加之作者以鲜明、洗练的套色把画面处理的响亮、单纯,而富有视觉冲击力。在情调与手法上,孙银生的套色风景版画保持着北大荒版画的余风,但不同的是,他更倾心与自然的原生本色,而不描绘“人化的自然”,画面上空无一人,往往通过鸟雀鹅雁的依恋林、江,表达作者对生活了数十年的北方家乡的一片深情。

  装饰味和雅俗共赏效果的追求,使孙银生的版画更适合于美化环境,易于被不同层次的欣赏者所接受,这是其能顺利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所在。美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是以其审美的性格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形式美是其重要的属性。在艺术市场中,人们更是以此为取舍标准。孙银生深谙个中奥妙,因此,他的版画不追求内涵的丰富深刻,而更为重视觉张力与形式的构成。如《暮春》、《巢梦》、《春水》、《冬夜》、等作品,色彩单纯只套二、三版,造型概括趋于图案化,与早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早春》相比,更强烈、简约而具有工艺特征。但通过点景的弯月、繁星、落日、群雁等,构成诗化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为了追求整体的多变,他往往十余幅作品同时构思、绘稿、上板、刻印,在比照中拉开距离,在差异中显出丰富。因此其版画在众口难调的艺术市场中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印制讲究、精细、符合国际规范,也是其版画能得到域外需求者认可度的重要条件。多年与国外画界的交往,使他较早地意识到我国版画印制粗糙而与国际版画存在差距。于是他从选纸用墨到刻印、签名,每个环节都精心营造,从不草率。只是至今有力度有份量的作品尚少,缺乏象晁楣的《北方就月》、《松谷》那样撼人心魄的力作。他的追求与取向对于版画的摆脱困境无疑具有启示作用,但在进入了艺术市场的循环之后,如何加大艺术价值的砝码,攀临版画的高品位,又是摆在画家面前的新课题。

作者:齐凤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