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宋元钧瓷坊大师王建伟元钧四宝赏析

2015-05-23 23:48

元钧四宝之《双系罐》 王建伟 作

  钧瓷从唐代开始,就在黑色底釉上点彩斑,烧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花釉。进入宋代,铜红釉的烧制成功,使钧瓷装饰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身价”从“民窑”上升为“官窑”,这一时期钧瓷造型艺术水平之高、釉色变化之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形成了秀雅古朴、明快新颖的艺术特色,确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历史地位。

  元代钧瓷胎质不如宋代的细润,较粗松,呈白、灰白色;积釉肥厚,浑浊失透,多棕眼、釉泡,光泽较差;施釉不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内外无釉,足内胎面常留有尖状痕迹。元代钧瓷多施以天蓝、灰青、月白色釉,并涂抹含铜釉药,经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蓝、紫色斑块;由于釉质肥厚失透,刻、画、印花不易显露,所以除了饰以彩色斑块外,也常用堆贴花为饰。从整体上看,元代钧瓷造型敦厚拙实、粗犷大方,线条刚劲有力,构图简单明快,达到了“大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宋元钧瓷坊大师王建伟复烧的元钧四宝《折沿盘》、《莲花碗》、《双系罐》、《夹板炉》,在器型上严格按照传世元钧造型,胎体经过科学处理,既保留了元钧看似粗松、量轻的表象,又具有元钧粗犷、豪放、敦厚的特质,体现出广阔博大、兼收并蓄的气质。这4件器物以天青釉为主,有铜红釉斑块,釉色鲜艳、釉面亮泽、釉质乳浊,有流动感的兔丝纹,充分表现出窑变的综合艺术之美。

  在制作工艺上王建伟完全按照传统技艺操作,手工成型、古法施釉,尤其是对器物边、足、口、耳饰的细节处理做到了精益求精,使复烧的器物几乎达到形神兼备、以假乱真的地步,完美诠释了元代钧瓷粗犷、豪放、狂野、无羁、繁复的神韵。

  实际上,优秀的复制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制作者的劳动和智慧、灵感和激情。毕竟宋元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加之无史籍记载,对宋元时期的钧瓷制作技艺只能借鉴现存于世的钧瓷,对其进行剖析、复制,从而探索出宋元时期钧瓷制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当然,高明的复制并非简单模仿。高明的复制要求形神兼备,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能将浓缩的传统技艺精华真实地展现在当代,是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展示和延伸。从这个角度理解,王建伟的元钧四宝是一种大美,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作者:吕超峰,李维维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