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评选日记
今年八月二十四日至卅一日,在沈阳评选参加全国美展的油画,白天评画,夜晚记些杂感,连日记其实是夜记。
八月二十四日
飞抵沈阳,安顿下来,已将晚饭时候,当天已进不了展览馆。听说全国共送来作品七百五十件,作者们的努力和辛劳都令人十分感动,但按规定及具体条件,只能入选四百件,评委们感到仿佛不得不执行被咒骂的“刽子手”任务,诚惶诚恐!
二十五日
一早进入展览馆,真是琳琅满目,高、低、横、直的作品都已按地区排列得井井有条,评委们兴奋地在彩色画面构成的胡同里一路看进去,左顾右盼,直接不暇。今天先是看个全貌,得个粗略的印象。我注意到不少大脑袋、大臂膀上突出的汗球,皱纹和裂纹,有些汗珠和皱裂被描写得很刺眼,很丑,予人肉麻的感觉。大家立即想起罗中立的成功作品《父亲》,父亲的汗珠和皱纹是感人的,很美。我可不喜欢故意生造的汗珠和皱纹,如果演员用辣椒面之类催泪,大概还需很高明的演技吧!罗中立自己的《金秋》(吹喇叭)等几幅作品也远远不如《父亲》。不要忘记鲁迅说过的捧杀,西方有抱负的作家们也决不肯作自己荣誉的囚犯,今天的我不抄袭我的昨天。
下工夫将客观对象描写得细致,刻画得真实,这似乎也是目前油画创作的倾向之一。评委们一致认为,我国油画水平确乎大大提高了,尤其在技法和表现能力方面,进步更为明显。茂密的草地、逼真的术纹、浩浩的沙土、凹凸的岩石……在许多画面里都被刻画的很充分,有人说这是法国农村画展带来的好处。对这样细密的写实手法我不置褒贬,也不认为是创新或复古的标志,手段么,不挥手段其实是择一切手段,主要还是看画面的效果。在同样倾向的不同画面中有的显得丰富充实,如《我的爷爷》(成都军区贺德华作);而有的却只予人累赘的反感,期间明显地反映出作者对审美的理解与情趣的高低。美术美术,掌握“木”容易,创造“美”困难!突然,一幅画特别吸引了我,画面中央是一个儿童的背影,手里握着红蓝两枝铅笔,专注于用按钉钉在墙上的自己的多幅图画,他在画未来世界。这幅《未来世界》平易,自然、清新、谐调、亲切,生活在艺术中,艺术在生活中。逼真,逼真不一定美,但这画予人逼真之美,而且寓谐趣手法于逼真的表现中,何苦让观众来分担作者创作时的吃力呢?有不少作品似乎想以吃力来博取欣赏,但观众只能回报以同情!我先以为那些画着儿童画的纸片是真纸片被按上面面的,禁不住伸手去轻轻拭摸,才发现也是画出来的,评委们都被迷惑了,纸片是真的还是画的?居然引起一阵小小的纷扰,但一致认为,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不妨碍作品艺术处理的完整和巧妙,倒是担心展出时观众们无数的手将会来抚摸,该提前设法保护画面。我喜爱这幅作品,还有另一偏见吧,困我的小孙孙即将进入这未来世界击,未来世界里有多少小孙孙啊!最近报载蚯蚓的故事,谁经营蚯蚓赚了钱,群起仿效,蚯蚓的经营於是泛滥,众多单位和个人蒙受巨大损失。谁的什么题材什么画法得了奖,群起而仿之、效之、抄袭之,虚假的艺术“风格”於是泛滥。我想这幅《未来世界》应该得奖,至少我是要投票的。但我立即又有了新的估计,如真获奖后又将有一阵模仿风气的泛滥!作者王晓明是吉林省的,我并不认识,后浪推前浪,不断涌现出新人来是多值得庆贺啊,但又令人担心、为什么不少新人在作出了一,二件令人瞩目的好作品后往往便下降,县花一理,江郎才尽何其早也!开花并不等于结果,结果未必结成硕果,人们总盼着年年能结累累硕果的大树的成长,经得起风霜的果树!
《我的爷爷》贺德华作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者:吴冠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