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04 00:00
■ 点击上方 美术报 关注我们,了解最新艺术动态
1922年中国科学社到南通召开年会前排左起杨杏佛、张孝若、张詧 、推士、张謇、马相伯、梁启超、胡敦复、谭熙鸿、丁文江;二排戴黑领带者竺可桢;三排戴眼镜者陶行知。
家中存有两张爷爷尤无曲画给奶奶黄慕玉的画。一张画于1936的8月,画面是:在一片树丛中有两间草屋,屋前流水环绕,屋后树林幽幽,一派世外桃源之景。爷爷的题款是:曾见古人有此本,取其丘壑略加己意,虽色彩杂着,而古茂之致盎然楮外。丙子八月韫辉女士属画,尤无曲并记于古素室。从这画上可以看到爷爷和奶奶在相识一年后的交往还处在平等的朋友,又隐隐一些情愫蕴含其间的阶段,而爷爷对奶奶的称谓是韫辉女士,亲近之中又有几分客气。
爷爷自幼的理想就是过一种陶渊明式的悠然自得的闲散生活,亲近自然,生活在山水之间,画面上两间无人的草房,是不是爷爷在向奶奶有意无意地诉说他的理想的生活状态呢?
尤无曲赠黄慕玉 1936年作
另一张画画于这一年的冬天,我想这张画是爷爷和奶奶的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和突破点吧,这张画画的是古沙风景,想必那时候爷爷经常去金沙或二甲探望奶奶,画的是路上的一段景色,表达的却是爷爷对奶奶的一往深情。
这张画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史之中极为罕见的一幅爱情山水画,画上落款为:无曲写古沙风景,赠韫辉清赏,并希正之。这里爷爷对奶奶的称呼,已由八月的韫辉女士变成了韫辉,可见他们的关系又进了一步,爷爷还题诗一首曰:“新月知我意,与我共徘徊。行行尽闹市,举足桥之隈。隔水暮烟起,岸头迷古槐。古沙风景好,取作画中材。当时无究心,遇眼如走马。久而偶念之,萦情弗能舍。闷雨空客窗,泼墨云烟写。拈毫拂素时,恍是重游者。画里鬅鬙人,前度刘郎也。”
古沙风景 1936年 尤无曲赠黄慕玉
诗中爷爷以林中遇仙女的刘郎自许,而将奶奶比作仙女,画中一长衫青年男子徘徊月下的桥头,风吹发乱,星月夜立,他是在期盼什么,又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真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尤无曲与黄慕玉合作扇面
或许是爷爷的这一片深情,或许是爷爷这一份才情打动了奶奶,1937年春天他们在位于通城西濠之滨的南通俱乐部订婚。这里是梁启超、竺可桢、杨杏佛、陶行知、黄炎培等科学教育界名流来南通参加中国科学社第7届年会下榻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既先进又时髦的的俱乐部性质的宾馆,那个在水一方的宾馆,如今已在城市的改造中化作了一片绿地,昨日的锦绣成为了传说,一点点地消失在时光的隧道之中。
在水一方的南通俱乐部
爷爷奶奶的订婚请了两桌,都是同辈的亲朋好友,爷爷的大哥尤其伟主持了订婚仪式。那时奶奶已经从女子师范毕业,因为成绩特别优秀,一毕业就当上了金沙北川门小学的校长,爷爷已于上年在江苏棉产改进处谋得了一份制图的工作。
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收到了一件当年爷爷奶奶合作的一把成扇,扇面上奶奶画了一朵娇雅的牡丹,爷爷补古书砚台,题:书味夜灯知,辛未六月写,辛全方家正,侃记,韫辉写牡丹。韫辉是奶奶的字。这张画色彩典雅,花朵生动,画面洋溢着宁静幸福的生活气息。从时间上看,这张画作于爷爷奶奶订婚之后,画面上流露着他们对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