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指尖的彩虹——程亚杰环球艺术朝圣记》第26回——去维也纳

 

  在这个非常时期,莫斯科的空气中弥漫着变幻莫测的气味,路人们相互交头接耳传递着各种难以确认的小道消息,悲愤、焦虑、恐惧、迷惘和期待……有如五味杂陈,搅乱了人心,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八一九”前夕,亚杰经常光顾红场,看到部队频繁换防,满载军人的装甲车、卡车隆隆驶过,卷起阵阵烟尘。开始他以为这是政客们在恫吓百姓,后来才知道是苏联上层发生了宫廷政变。过了几天,红场四周的所有入口均被坦克和铁栅栏封锁,红场外则有不同群众聚会、示威和演讲,发表各种不同政治见解。而“洋葱头”附近的商店、咖啡馆、报刊亭大都关门歇业,工厂、学校停工停课,市场出现了抢购风潮,水和面包这些平时便需排队购买的食品则更加匮乏。

​  回到家里,亚杰问大伯:“咱家还有面包吗?”

  大伯摇摇头,无奈地回答道:“没有了。”

  “那我们吃什么?”

  “这你不用担心,我们单位食堂还可以买到。”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时,亚杰想起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中,瓦西里的那句经典台词。

  但面包真的会有吗?一切真的会好起来吗?天知道!反正亚杰不信。他看不出形势有丝毫好转的趋向。

  天无绝人之路。恰在这时,父亲的一个朋友向亚杰介绍了一位也在莫斯科谋生的中国画家,两人便匆匆见了一面。

  “反正我是呆不下去了,这个国家也太穷了,没吃没喝的,怎么画画?”

  “是啊,我们总不能画饼充饥吧!”

  “我有个同学在维也纳,你有没有兴趣去那儿?”

  “怎么去呢?”

  “很容易,从莫斯科坐火车经过布达佩斯,再往前就是维也纳了。”

  “去维也纳有什么好处?”

  “好处大大的,我告诉你,苏联和匈牙利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都不太好,而奥地利属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世界音乐之都,画家在那儿也很吃香,从环境到生活都比苏联好得多,为啥不去?”

  一番话把亚杰的心说动了。是啊,我满怀希望地来到莫斯科,来到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求学,现在学业尚未完成,苏联就变天了,学校也停课了。所以,到维也纳去成了他眼下最大的心愿和目标。

未完待续。

作者:杜仲华,昊文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