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砚边杂记·一`

 

 

近十数日,读清人笪重光《画筌》及明人张岱《陶庵梦忆》。

《画筌》成书于康熙年,清人画论虽多,惟《画筌》与乾隆时江南布衣方熏《山静居画论》伯仲之间,此书持论精微,道古人未能道,发前人所未发。未能信达处,直引原典。精妙处有石谷、南田评述。令人击节处:“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个山僧见此语,又该引为知己,相抚恸哭。

我以为,明后期小品,张岱第一。明亡后,尤是凄凉,湿薪断炊,也九死未悔!五十年来,总有一梦;记前生之所忆,一如西人弗洛伊德氏所谓:文学是人类对现实之逃避。真是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湖心亭看雪》一文,我独爱之,尝以二王笔法写,不甚满意;又以倪瓒小楷写,稍有宗子本意;更以章草笔意抚其大概,最为得意,也最为古意。日写数帧,付于友人一笑。章草韵长,结体尤古,线性丰满,践行成习,久之,与董华亭书学观始别,厌其轻薄,厌其迂回,厌其飘逸。

前日午后独走,逛至旧书摊,收获颇多,也购得杂志数本。平日买书,只看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版本。此番购杂志多属不得已,缘是其内有数帧花鸟大写意。洋洋洒洒,用笔用墨用色皆潇洒,有老缶与宾虹两家风骨。比之老缶,落拓不羁,营造随意,无老缶森严凝重,又不失其老辣沉着;较之宾虹,笔墨精准,尤其蜂蝶造型,高宾虹一筹,又无宾虹松散气滞,又不失其蕴藉潇洒。再看作者,名曰:吴冠南。感喟不已,一如白石翁见青藤白阳个山时作“走狗”之状,若弃之不纳,则立门外,饿而不去。

吴冠南先生书法尤精妙,侧锋行笔,转牵自然而能大开大合,有书卷气,真是无意佳乃佳。虽未能读先生诗文,想必也自是高妙。正是:先有文人,然后才有文人画。

观今之书者,皆心浮气躁,功利使然!纵古而下:凡大学问家,莫不是学力纵渊、兴会标举、识见宏远之人。诸如古之王逸少、陆士衡、黄山谷以及今之黄宾虹、林散之、陶博吾等。故未有不学而能成大者,亦未有不循古法而能与古人争权衡者。

余自谓之:持众之才者,多而不精。

然于诗文、艺论皆触类旁涉,于艺事互补,画以书补,书以画寄,而文则可左右逢源,博不能专。自谓之:小器!此学者画人难可自持矣。

                                                  2002年3月20 周三  师大

作者:王鉴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