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康德跟牛顿、亚当斯一样,一辈子单身,过着清静而舒适的生活,也从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这座小城。他的三大乐趣,我估计就是:1、中午去优雅而有情调的馆子里,点几个好菜配以上好红酒,慢慢地品味。2、阳光好的下午,在古城里自在地散步。3、笃悠悠地思考高深的哲学问题。
首先,康德说:“人要学会成熟”,那么啥叫成熟呢?他老人家说“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不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智”,我补充一下,其实也应该包括感情。换句话说,成熟的人,就是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喜怒哀乐自己作主的人。康德还说,至善就是德性和感情的完美结合。所谓“德性”当然就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记得在电影《Waking Life》中,有个老先生说,古希腊人的智慧就非常高明了,满马路都是哲学家;现在过了三千年,满马路却都是阿猫阿狗。社会是出了啥问题,导致我们天生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只好去做阿猫阿狗呢。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是最基本的人性,是懒惰,还是害怕?
康德就说了,人啊,一定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和懦弱,才能真正成熟,成熟的标志就是懂得自由思考。
康德这种优雅的孤独者,对现实的问题,比如买房买车估计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是上面这个过程。也就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到底是怎么样对应起来的。纯粹理性和客观现实,又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这个事情,其实是很重要的。形上和形下,道和器、法界和世间、柏拉图世界和现实世界,到底连接它们之间的纽带是什么,这是哲学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换句话说,在抽象世界里面,有没有规矩,可以乱来一通吗?如果有规矩,这些规矩又遵守什么规矩?(元规矩?)这一整套问题,就是《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
你首先就是人,你才能够知道什么是数。是作为人的“知性”使得经验成为可能,而不是反过来倒推的。故曰知识止于经验,为信仰留出余地。这也就是说,存在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使得我们看到听到,最重要的是,能够思考,通过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我们才构造出了一个我们以为是外在的世界。至于我们构造出来的这个世界,和外面的真实世界,是一样,是不一样,是有点一样有点不一样,还是说根本没有外面的世界。照康德的意思,是有点一样有点不一样。不过他主要的精力好像是用一种极其严格的方法,来研究这个形上构造形下的过程,是遵守怎么样的规矩等等。我觉得他的结论,对我们还是有借鉴价值的。至于背后那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康德和近代的西方哲学家,都搞不清楚,只能推说那是上帝,是圣灵来着,挂个帘子“内有上帝,不准进入”,你就不要多问了。当然,我们不可以停留于此。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作者:王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