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张云志
自2008年起,常胜利正式拜旅居徐州的著名画家袁志山为师,已历十年,现首次结集办展,以示朋辈。
徐州是汉文化发祥地,千百年来,英豪辈出。半个多世纪前,南艺学子袁志山在此度过几年军旅生涯,从此,深深地爱上了这片热土。本世纪初,已是一代山水画大家的袁先生退休以后,不恋上海豪宅,又回到魂牵梦绕的徐州,置办《袁志山山水画工作研究室》,长期徜徉在徐沛的山水城林间写生、画画,进行《大美徐州》系列山水画创作。
沛县人常胜利,军人后代,长期在电力部门供职,虽然非学画出身,也没作过画家梦,但非常喜欢中国画,因此,竟鬼使神差地流连在袁先生门下,先是看。袁先生是当代激情派画家中的翘楚,作画可完全不避人,兴起技痒就会作画,常胜利可是大饱眼福了,袁先生作画时的选纸、用笔、用墨、着色以及作画时的情绪、节奏全部尽收眼底,并时时被感染着,久而久之,自然也心摹手追。袁先生见他如此爱画,于是就收下这个人到中年才入道的学生,并赐笔名“恒墨”。此后十年,这“恒墨”近水楼台,经常和袁先生一起倾情于水墨世界中。
独立于东方的中国绘画艺术,深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如一味在传统笔法、墨法、章法里爬梳剔抉,是很难走出这片森林的,因此,许多科班出身的画家,对36皴、18描,都或知一二,但却一辈子脱不了匠气。石鲁说过,“艺术乃情思之精英也。”傅抱石认为:“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且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袁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艺术大家,因为他在南博四十年,是在中国当代收藏最丰富的书画藏品里浸泡感悟过来的,他又是一个集才华、激情、胆识与造化精华于一冶的艺术奇才,因此,建筑巨斧梁思成先生留下的那仿辽式高墙大院、龙蟠六十里的画派羁篱,又怎么能缠住袁先生的手脚,让他情思拘于理法而不能独创破墨运笔之神!
因此,常胜利学画之初,袁先生就说:“你不拿笔,可能一笔不通、一笔不懂,拿起笔,你就要敢当天下第一。”胜利大着胆子,靠着悟性,笔走龙蛇。开始,他十笔中可能有九笔不成调,但只要有一笔有生气,袁老师就会抓着这一笔鼓励。袁先生曾就近指点江山说:你们沛县的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个高人,开创了大汉帝业。但他学过文学吗?没有,文青都没当过,可是他有了胸襟后,开口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三句竞成诗,根本不提什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去描绘金戈铁马、成王败寇,不去计较什么文法诗理,就这七字一句却横绝千古,两千多年来,诗坛大家谁不叹为观止?!
有大师领着、示范着、鼓励鞭策着,常胜利十年磨一剑,终成正果。现在,展现在识者面前的这些作品,点、线、面自然组合,圆融灵动、生机勃勃,当然还有挥之不去的袁先生的影子,这是常胜利山水画的胎骨使然。袁先生纵情笔墨、层层渲染里藏的那些千变万化,那些意象、情致、韵味,在常胜利笔下,也点化成精了,若不细心辨识,这“恒墨”之笔,与袁先生的画还有些扑朔迷离呢。
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为常胜利起名字的爷爷曾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争洗礼,这个老军人是深悟战争法则的。如今常胜利也已年过半百了,他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水墨世界里,绽放出更多的精彩来。
2018年9月于“万仞山下”同进文苑
作者:艺评家张云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