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我们在对自然、社会甚至艺术做第一印象的观察时,一半潜藏在对象之中,另一半则潜移默化地进入我们的内心。钟开平的作品就提供了那种关于自然景致第一印象的鲜活感。他的艺术创作更倾向于以传达自然为主的绘画本体研究,通过不断修炼的造型能力以最大程度的感性投射展示自然的精神意蕴。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可供揣摩的笔触,还是具有简洁性的色彩,强有力的空间结构,一切形式因素的萌生,均舞动出活泼的自然,阳光强烈,空气明净,一切事物都刚健明确地显现出来。
“发现”才是风景画的意义所在。钟开平的写生创作展示了自然在其本质上所具有的审美性,哪怕是粗野的、无序的、平淡的一面。他的风景即是表达那种日常的、熟悉的味道,素朴直率,大胆简略。在他多次前往太行的一系列探索中似乎都不是一片完整精致的景色,夏丰满却混乱、冬宏伟却枯槁,他有意打破以理性、秩序整顿自然的方式,不加伪饰,将直觉的原始感性与个人经验浑然一体,树木、房屋、山石以歪斜或边缘化,设置造型结构中动态而非静态的平衡,使画面的不完整性均诉诸于直接的视觉体验,对他来说自然本就无须美化。
在视觉上,他从用一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造型结构,将恣意生长的树木置于前景,远景为山,中景或为村舍、或为溪流,形成纵深的空间感。画家仿佛是为了远眺而攀登山峰,将不可思议的立足点,在最适合的形式内配置元素,使画面具备“重回在场”的鲜活感。这种观察方式成为其鲜明而充满张力的视觉系统,以崎岖的角度最大程度地将自然的复杂、运动和变化呈现出来,进而强化为某种图解性的暗示——在描绘的过程中没有什么刻意的东西,任由感性掌握一切。
钟开平对于感受力和直觉的强调还表现在他对绘画肌理和质地的觉悟,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树的形象中,放纵的曲线任由野心的表达,这些暴露的大胆笔触透露着物质材料的最大潜能,以“未完成的”一再提示我们其所见自然的原始意味。在这里,他将西方作为即兴而作的handwriting与中国书法之微妙贯穿起来,笔触在把视线所获得的那些分散的视像一部分一部分地链接起来的过程中不仅仅塑造了对象,同样可以作为一种超越对象物质性的形式存在。
钟开平在他的作品中凝聚欢乐的氛围,清新灵动,鲜活跳跃,总是生长的、律动的,东鳞西爪,以最直接的方式转化了色彩和形状的凝聚,对普通景色就事论事的描述来源于他本质上属于浪漫的情感。抒情的创想有时使他的作品现实的场景之上笼罩一层了田园式的情调,使得画面呈现了恰当的厚度,把地域、情感、传统手法交织在一起。他以强化了自然效果的单纯印象,引导我们回到纯粹的观看态度,既依附自然,也寓于自身。这也许是一条稍显落寞的创作道路,直观的表达手法常常掩盖内心的挖掘,使潜隐的另一半也被忽略了。然而,对钟开平来说,紧扣真实经验的视觉印象,表达与自然关联的基本形式,正是返回自身、透升精神的第一步,那些被体验过的真实自然,正渐渐变成现实、变成生活、变成思想。
作者:文:刘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