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们这个时代缺乏鲁迅——对话陈可之

  关于美院记忆

  [原音再现]

  后来我不这样认为,觉得也许是人性的弱点吧。我觉得多数还是误解。画家还是该以宽容为怀。

  艺术与财富:我记得您说自己的经历也很曲折。

  陈可之:我曾经是很曲折的。上大学时,我几乎是和不同时代的人在一起学习,年纪悬殊较大,成熟程度不同。

  另一方面,就是自己还是那种单纯,或是叫做无知。自己的感觉是,一些经历在这个时代是比较特殊的,不过也比较有意思。

  艺术与财富:你大学毕业之后,在哪个单位工作了?

  陈可之:本来是要留校的,当时留校的专业条件比较好。后来留校的名额竞争比较厉害,一传谁可能要留校,他就会成为靶子,成为众矢之的。当时留校的名额只有两个,传出来可能要留校的,最后都没有留成。

  还有一件很搞笑的事情。我们当时上人体课,有同学跟模特约好之后,拍一些黑白照片(当时只有黑白照片),拿到市场上去,可能想挣点学费什么的,但被抓住了。

  艺术与财富:这会被看做生活作风有问题吗?

  陈可之:当时被指为黄色的,其实不是黄色的。此事被人供出来了,牵扯到了很多人,所以那是很花边的一件事儿。我也很搞笑,当时觉得有点悲情,写在日记里了。我高中时代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后来也有人拿这个说事,说我写日记是记黑材料,好像一说就说很多年。

  艺术与财富:这些会不会影响您对人性的看法呢?会不会觉得人性恶呢?

  陈可之:那是肯定的。

  艺术与财富:当时您所认为的这种“人性恶”,在您以后的岁月中得到验证了吗?

  陈可之:后来我不这样认为,觉得也许是人性的弱点吧。我觉得多数还是误解。画家还是该以宽容为怀。

  关于社会身份

  [原音再现]

  我们这个时代缺乏鲁迅,缺乏鲁迅就感觉比较疲软,有时候还有点无病呻吟。我在想应该是把生活的号子喊起来,是一种开拓的旋律,民族需要一种声音。

  艺术与财富:能不能谈谈当时创作《历史》这幅画的感受?

  陈可之:大学二年级时我18岁,我画了一幅为****平反昭雪的一幅画,这幅画应该说在美术史上有它的位置。这幅画不是说教,它是一个少女用抹布擦去画像上已经很厚的灰尘,体现一种洗清历史的感觉,也好像是隐射自己平反昭雪的思想,对自己的一种暗示。这幅画通过一个细节来表现这么大一个国家的转变,它既是很生动的,又是很悲情的,让人回味。

  我们这个时代缺乏鲁迅,缺乏鲁迅就感觉比较疲软,有时候还有点儿无病呻吟。我在想应该是把生活的号子喊起来,是一种开拓的旋律,民族需要一种声音。我们还是在进步的,看到苦难,民族和个人都会经历一些苦难和误解,但是我们要看到希望,看到昂扬之气。”

  艺术与财富:您后来去了永川。永川是偏离重庆市中心的城市,为什么您会成为政协委员和全国青联委员,这是跟政治很近的呀。

  陈可之:我是从来没去钻研政治的。

  艺术与财富:但是为什么会被别人发现呢?

  陈可之:因为不断的获奖嘛,尤其是1987年《冬日晨曦》获奖。这个奖是非常专业的一个评选,是百年来中国油画的一个聚集,非常难。

  所以,这个奖有一定的地位,当时评奖是非常严格的。所以担任什么委员,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我很少有功利之心。

  有单位推选我当全国政协委员,我当时在广州开画展,让我赶回去填表。后来就有人批评,说我不珍惜自己的前途,实际上,我也有思想斗争,我还是想用心在专业上。

  关于风格演变

  [原音再现]

  我是想说三峡故事,一幅画一个故事,画了很多人。我不会重复画几十幅,都穿一个衣服。

  艺术与财富:1987年在成都第一次举办个展,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吗?

  陈可之:那是个考验啊,因为油画的个展不太容易,那么大的数量,要自己花时间。当时我的画已经找到了《冬日晨曦》这个风格的感觉了。特定的历史人物已经不是像俄罗斯画派的,能原封原样的回到那个场景。

  艺术与财富:从专业的角度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转折。

  陈可之:对,转折。《历史》那幅画也是一个转折。我通过自我的这种反省,自我解放,有很多情节是自己想出来的,这种思路延续到了我的《纤夫》之类上了。虽然这种民族之路坎坷,但还是要往前走,在精神领域里是澎湃激越的,是厚重的民族交响乐。

  艺术与财富:您所理解的三峡文化是怎样的?

  陈可之:从来没有一条大河,如此古老而生机勃勃。三峡地带是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之一,每次看到都很激动。它浩淼奔腾,壮丽秀美且地形复杂,就像历史的书页一样。当然,后来也涉及到涨水,涉及到移民,在历史上更没有。百万移民能够这么快在这么小的地方实施,不容易。我是在抢救性地画这些题材。

  艺术与财富:从自然到生活!

  陈可之:是,人是中心的主体。我是想说三峡故事,一幅画一个故事,画了很多人。我不会重复画几十幅,都穿一个衣服。

  艺术与财富:这在当代艺术方面比较明显。

  陈可之:其实我不这么看,但我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艺术家对每个对象都应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我不这样去有意重复,让观众会觉得这个人就是画军人,画高跟鞋。其实,艺术家需要真诚,内心的自然最好。每画不同的画,都会以不同的想法去画,而不是所有的画都是同一个想法。成熟风格是另一回事。

  关于拍卖

  [原音再现]

  我觉得大师一定是由后人去评论的,有句话叫“百年之后”。

  艺术与财富:如果给自己定位,您是把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还是艺术家,或者其它呢?

  陈可之:我觉得我更适合于艺术家,有一定的知识分子的成分。所以,你的提示很好,我们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在里面,有良心和爱心。但是艺术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别把自己看成救世主。

  艺术与财富:那当别人给您定位为大师的时候呢,比如别人见到你,“哦,陈大师来了”,怎么办呢?

  陈可之:真不好,这个真不好!大家彼此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一次,有个学校邀请我。我一去,到了学校,那里面写的是“与大师有个约会”,其实真的不能这样。只有自己不在了,经历了一段时间,别人公认的人才是大师。

  艺术与财富:那也就是说,您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陈可之:也不完全是,但学习对我很重要。我觉得大师一定是由后人去评论的,有句话叫“百年之后”。

  艺术与财富:我看您很早就参与了拍卖。

  陈可之:实际上,我是不介入这种市场行为的。

  艺术与财富您:自己从不会送画去拍卖,是吗?

  陈可之:我喜欢顺其自然,那个由社会去做,我就是画好我的画。

  艺术与财富:那您对自己的作品怎么评价呢?

  陈可之:该经历的都经历。个人也经历了一些事情,经历了很多考验,虽然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弄潮,但多多少少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经历的必须经历,走近以后才能走远,作品会更上一个台阶。

  艺术与财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继续做三峡的创作吗?

  陈可之:是的。还有学习,还有国画和油画的结合。

  我会用国画画一些人物。有一定的社会经历是更好的学习,我指的是文化传统的积淀和累积,那是对内心的一种关照。

  艺术与财富:您每天听佛教音乐,这么喜欢佛教音乐,有宗教信仰么?

  陈可之:我喜欢佛家的因果关系,善。可以说这永远指引我未来的路。

作者:谭敏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