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周伯桂
文/蒋文博
周伯桂作品1
今天晚上可能吃多了。否则不会突然想起周伯桂。
我已多日不上网,有多多日不曾光顾我的新博客,更有多多多日未去理会我在artnews网上的旧博客了。说句实话,我真的快忘了它们长什么模样了。看来今天真的吃多了,撑得慌,居然鬼使神差点开了artnews旧博客,一眼就看见一条留言标题曰“我来看看你”,打开细看,留言者竟为“周伯桂”,留言日期即为5天前的10月7日!
周伯桂何许人也?说实话我一无所知。但早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论坛”尚且健在之时,这位仁兄便以网名“zzzsss021”活跃于论坛的每个角落:频频张贴自己的绘画作品,不停发表自己对于中西绘画的感想和看法……但由于过分张扬且有些固执,逐渐惹得论坛中些许网友颇有微词,嫌弃其画作不循章法,指责其书法软弱无力,甚至批评其以版主之身份宣传自己,等等。结果,周伯桂辞去职务,后来干脆不知去向。平心而论,若非他此番一句简单留言,我恐怕不再会记得他起来。但今天看到“周伯桂”这三个字,往日回忆一瞬间涌上心头。
从“中国美术家协会论坛”到“中国艺术联盟”,道路漫长,曲折坎坷,在此间生活、学习、工作乃至争执、吵闹过的人和事件纷纷纭纭,枚不胜举。但时间的确有些无情,它既会笑泯恩仇,也会将人自身的存在痕迹彻底毁去。我不免害怕,便力图回想:周伯桂,广西人氏,约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自幼曾同母亲学画,后来也许寻机会去某美术学校进修过,他对绘画、诗词、书法等都勤奋探索,至今未见停歇的迹象。屈指算来,这位仁兄至今也已过知天命之年,可谓风雨散尽知真意也,尚能勤勉于绘画,克服种种不便,上到internet网上,实属于不易。而今在我等心目中骤然消失,不复存在,前后对比之下,让人不免唏嘘。
我自然会想:周伯桂为什么会消失?从始至终,他都是高度热情参与论坛活动,这不正像一个人——他热切地向往生,却最后无奈地选择死一样吗?这是有原因的。我想,在任何网络论坛,都存在着许多“周伯桂”们,包括“中国艺术家联盟”。他们或许锋芒毕露,或许老沉稳重,或许温文尔雅,或许粗野直接……但他们都试图真诚地去与网友沟通,在一个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展示自我,了解他人。但最终,他们的命运是选择自我消失。不留痕迹。就像伟大的哲人那样。难道是谁让他们受到致命伤害吗?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伤害呢?这个答案,当然只能由我们这些至今还健在的人来思考了。
在如今的论坛上,我依稀看到有人在问“想当画家,考不考美院?”这样的问题,还广泛征求网友的意见。说实话,我个人对这类问题是不屑一顾的。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明明是你自己想当画家,你却去问别人这样基本的问题,岂不是太过荒谬?!我的理解是,你如果真想当画家,就回去利用一切条件去完成自己的梦想——你在美院就会如虎添翼,你要不在美院,也会寻找到你需要的东西。考不考美院,一点都不重要——这与当不当画家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想当画家是一种主观愿望,为了实现这个主观愿望完全取决于自己。看到周伯桂,我就想起这个提问。可以说,周伯桂基本上没有美院的学习背景,但实际上,这并不妨碍他去实现想当画家的愿望。虽然他嘴上并不说自己是个“画家”,但我能够体悟其真诚。
梵高是一个绝对失败了的绘画者。他不可以重新活过——但他终究被时间承认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尽管他在世时没有人承认他是个画家。不成功并不意味着不伟大。伟大的画家不一定声名显赫名利双收。当我们考虑“美院”和“画家”的关系时,我觉得首先要多想想“画家”的内在潜质,而不需要把他和“美院”等外在条件首先联系,那会产生误导,得不偿失。所以我想,周伯桂固然有其缺点,但从画家的内在潜质来看,的确值得很多身在美院的科班画家来思考。
以上言论都是因为今晚吃多了而刍发议论,就事论事,绝不针对个人。诚如“zzzsss021”是周伯桂的网名一样,“笑水先生”也只是我的网上代码。我也有自己的真名。我也有自己的真实生活。热切欢迎严肃如周伯桂者前来批评探讨,谢绝胡乱瞎猜之言行。无聊者最好绕道远行。
2007年10月12日忙里偷闲于花家地
周伯桂作品2
周伯桂作品3
周伯桂作品4
周伯桂作品5
笑水先生,本人是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论坛相识。
网络情谊,不止百花齐放了,同时绽放的,有许多荆棘和藤蔓;初步走进网络,很容易被刺刺伤,或者被藤蔓遮挡;但就有许多美丽的花儿,给你带来馨香,或给你初步的婴幼儿,扶助一把。笑水先生就是这样一种人,体谅和鼓励,是他善良的心潮;许久,忘不了他。
离开网络,也许,和他在现实生活里擦肩而过,也不相识。
但是和他的网络情结,这辈子,也忘不了。
2010年11月23日伯桂记。
作者:蒋文博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