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变古泽今·独开奇境

  解安宁是一位年轻而深具潜力的画家。之所以这样认为,不仅表现在他坚实的传统功力,还体现在他广泛的学术研究方面。从中国画的诸多本质问题、查士标以及明清文人活动的史学考证到新疆克孜尔壁画的艺术价值,涉猎方向几乎涵盖绘画的各个学术层面,并且在《美术观察》、《中国美术》、《国画家》等知名刊物上发表,这实在令人惊讶和敬佩。进一步了解解安宁的求学经历可知,他曾经游学于西安美院、陕西师大、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等专业学府,见多识广,自然体现出学院派的扎实基础和宽泛的学术眼界。一个画家能潜心于学术,他的艺术素养必然能体现在其创作中,而其格调、思致必然不类尘俗。解读解安宁的作品再次验证了这个颠扑不破的规律。

  从解安宁的作品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知:一是他对传统的继承和理解。二是他以黄河为主题的系列作品。

  首先谈解安宁的传统风格。

  解安宁的创作从整体的面貌上讲无疑是传统风格的。无论他的花鸟还是仿古山水都体现出他不俗的传统功力。徐复观先生曾讲:传统必定有历史的感觉,而传统存在的价值必定吸收新的因素。解安宁无疑走的就是一条先融汇、再贯通、最后创新的正路。从解安宁一部分传统风格作品看,他的十分重视笔墨的锤炼,笔墨技巧娴熟而有韵致,笔底扎实、沉厚,表现出一种质朴、古拙的气息,并且在画面意境的营造上追求雄浑、博大、豪迈等典型的北方审美意趣,很有西北画风的鲜明特色。

  值得称道的是他的传统山水,从章法到笔墨随手拈来,天真自然而不留痕迹,似乎处处都能寻见前人的影子,笔笔有来历,但又别具一格,浑然一体。这种集古大成的学习传统是一种有序的、渐进的、选择性的艺术熔铸过程,需要长期的锤炼和深厚的修养,决非简单的拼接叠加。这一传统的陶铸方式时至今日已不多见,况且一位年轻的西北画家仍能以自我的艺术信念来筑基传统文化,确实难能可贵。同时,应该看到,坚实的基本功也成就他未来创作的深度和根基,只是这种收益是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所难梦见的。

  另外在他的花鸟画中,尽管大都是寥寥数笔的墨戏,却体现出他在长期传统浸润后的一种从容、潇洒与和谐。例如经营位置历来是写意花鸟画的难点,难在需要画家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画前的苦心经营与画时的随机应变,即精心与无心的统一。精心可以做到画格的严谨,而无心则为了笔墨的自然流畅,避免拘束和小气。解安宁的花鸟画构图就体现出上述特点:看似漫不经心的一花一叶、一石一鸟,细细品味却无不透出作者的独具匠心,实在是妙手天成,殊为难得。

  总之,解安宁不是把传统当作一个静态的符号来描摹,更不是拘泥在某家某派的门户中自命不凡,而是默默的积淀传统根基来修炼自己的艺术心法,借鉴、继承前人的经验而建立自己的风格。从这里可以察觉到解安宁的抱负甚至雄心,他的艺术潜质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流露出来了。

  第二,解安宁以黄河为主题的系列作品。

  如果说传统山水、花鸟只是解安宁基本功的展示,那么他以黄河为主题的系列创作则是他才情的挥洒与喷发。

 

  应该看到,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应当是画家最应表现的画题,但恰恰相反,历史上以此为题的画作寥若星辰。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在表现技巧上的难度。在坚持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原则下,表现奔腾咆哮、变幻莫测的黄河极为不易。解安宁以此为画题进行创作既表达他对母亲河的敬意,也体现出他在艺术表现力上日臻成熟和自信。

  在黄河系列作品中,解安宁一贯善于采用强烈对比的手法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场景:湍急的黄河卷起汹涌的波涛,翻滚的浪花中矗立着巨大的岩石,黝黑的大石经久地迎受着黄河水的连续冲击,动人心魄。画面带有戏剧性力量的视觉效果,很有冲击力,尤其是激浪与岩石搏击的场面更是谱写出大自然的宏伟篇章。同时画面还构成一个鲜明的形式对比:卷曲的线条、大笔的渲染描绘出的激荡的黄河水与岩石硕大、浓重、方直的外形形成强烈的反差。深入到画面细节,对黄河水的表现最能体现解安宁的个人风格:惊涛拍岸,巨浪翻滚,泡沫飞溅,奇异多姿,处处可见黄河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这种阳刚大气的作品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西北汉子的铮铮铁骨和豪迈情怀,也是西北画风壮美气质的典型表现。

  不仅如此,凡是看过解安宁所画黄河的人都能感受到人类在自然伟力面前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那种饱含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所以真正理解解安宁的人不仅惊叹其黄河作品气魄的宏大,更赞赏其寓意的深刻。可以说解安宁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和对民族历史的象征意味形成其艺术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面。

  很多人关注解安宁画黄河是因为其题材的鲜明特色,但我认为仅有新颖的题材还是不够的。不可否认,中国画题材上的探索在当代呈现出异常活跃而多元的趋向,但评估其价值不能仅仅局限在画家个人审美的发现或者刻意追求新异的图式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选择新的题材还要顾及社会道德的要求,要肩负责任来引导社会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风尚。我以为这是一个艺术家创作应有的使命与道义。可贵的是,在解安宁的作品中总是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所以他笔下的黄河,望之令人振奋,令人激越,荡人襟怀,慑人心魄。这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包含了画家对生活、对人生的真实态度,也使得观画者在艺术的陶冶中潜移默化的舒展自己的胸襟,净涤自己的灵魂。同时,黄河的象征意义恰好预示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新时代的开始,解安宁以此为画题正是对山水画传统内涵的拓展和深化,我想这才是解安宁寻找到黄河题材的真正价值所在。

  纵观解安宁的作品和他所走的艺术之路,我们发现,这恰恰是历史上成功的中国画家进行创作的共同之路,即传统(不拒绝接受外来)、生活、修养、创新,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解安宁艺术之路走得更长远、更坚实,迸发出更眩目的火花来照亮更辉煌的行程。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 金宝敬

  20071015日于东大进香斋

作者:金宝敬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