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謇“鸿都麟角”联

2017-12-14 22:20

  ■江苏泰州 李晋

  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当中,张謇无疑是身份比较特殊的一位,作为清末最有名的状元,在国力羸弱的形势下,他能识时通变,退居官场,走上了实业兴国的道路。在事业取得初步成功后,他又投入大量资金参与创办了复旦公学、农业学校、师范学校、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等370多所学校,当今苏沪等地的很多高校都与张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张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其楷、隶、行、草无一不通,张謇一生练字极为刻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他在唐人书法上用功尤深,大量临习过欧阳询、褚遂良碑帖,书学颜鲁公,间参柳公权笔意,晚年又着重于宋人苏轼和黄庭坚法书,其恩师翁同龢评价其殿试试卷“文气甚古,字亦雅,非常手也”,时人认为其“同光间书法第一”。张謇尤喜写楷书、行草书,流传甚多。由于手头宽裕,张謇并不以书法为业,他写书法不仅赠送友人,还主要用来义卖,所得金额多用于捐施赈济,因其传奇人生和高迈品德,近百年间,其书法一直深受世人的追捧和珍爱。

  这副张謇对联(见图),为上海海洋大学所藏。该大学前身为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为张謇参与创办的著名高校之一。晚清时期,时政的腐败让张謇颇感痛心,他颇有见解地认识到“渔权即海权”,于是在1904年向清廷提议创办水产学校,后几经周折,直至1912年方才创建成立。

  此作品为张謇书法成熟期的作品,品相甚佳,以行书书体写于红色洒金宣上,联文为“鸿都考古虎观谈经,麟角腾文凤苞翔采”,落款“张謇”两字纵横飘逸,潇洒大气,带有鲜明的个性,源于色纸之故,款后红印为钤于白宣之上后,剪裁下来所贴,印为“通州张謇之印”白文,张謇为江苏海门人,海门属通州管辖,故张謇亦可称通州人,关于此印还有段来历,张謇起初作品印章多是“啬翁鬻字之印”, 1916年,他听取黄炎培建议,改用“通州张謇之印”,这也为对联断代提供了宝贵依据。

  此对联字体间疏密适中,布局空间和谐得体,联字苍朴凝重,挺拔秀美,行书中蕴含楷体端庄风骨,亦得碑帖浑厚之气,笔画提顿转折大方自然,节奏轻重急缓富有变化,透过浓墨饱笔,可联想到张謇书写时的挥洒气势。

  对联的联文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上联中的“鸿都”指汉代藏书之所,“虎观”是“白虎观”简称,这是汉代宫中讲论经学之处,上联意指“在鸿都考据古文,在白虎观谈论儒家经义”;下联中的“麟角”比喻稀缺的人才,“凤苞”代表青年才俊人才兴旺,下联大意是“稀缺的人才展现文采,诸多青年才俊的文章翔实准确而出彩。”纵观此联,体现的不仅是张謇精湛的书艺,更寄托了他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美好向往。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