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08年10月12日
方家坝
汽车到达方家坝时,雨停了。
沿着一条小路,我很快找到方济众先生的故居。这是由几间低矮的老屋组成的院子,正房是典型的陕南传统民居建筑样式。房子后边有山连绵,房子的前边有河流淌。有些房间因不常住人,年久失修,显得破败,山墙甚至有些垮塌。但院子的生活气息依然很浓,场院地面干净,物具置放整齐。院中有一棵枝叶繁茂的杏树,更为故园增添几分生机。
现在住这院子的是方先生的同族晚辈。说是晚辈,现在也已都是老者。侄辈的大叔大婶热情地施坐沏茶招呼我,他们的两个小孙子在屋檐下玩水捏泥巴。
朴实的大叔大婶言语很少,或许他们对往事的记忆早已淡化。
实际上,我来方家坝并非为了搜寻“意外发现”。而是因为一种不可名状的强烈心情,驱使我拜访方先生的故园。
雨后的空气很清新,山村的炊烟袅袅升起,山间的云雾徐徐漂移。我辗转至方先生故居前后的田埂上,小河边,山林里……
我默默地走在先生少年时代走过的地方,我感受到一种气息,一种模糊时间和空间的气息。
——这是一种先生魅力构成的“场”吗?
2010年10月20日
路,曲曲折折在山中延伸。
路面干净平整,是简单铺成的窄窄的水泥路。
路上,老农荷锄牵着黄牛,女子掬草背着背篓,不时有蚂蚱在路边蹦来蹦去。
不久,青灰的水泥路面截然而止,前面是明亮的沙土路。
我踏上弯弯的米黄色的沙土路——这是一条有牛蹄印、有车前草的路……
作者:张尹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