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劳思四条屏赞
贺 野
记不清是那位美术权威说过,画画不过是玩玩而已,一时
奉为警世良言。我於钦佩之余,不禁心存疑窦焉。画种这样多,
难道就能一言以蔽之?就以苏州历史上出现过的美术史家称之为
“写景画”而言,也就大异其趣。
吾苏风物清嘉,历来以画家多而著称。吴门画派和“明四
家”之首的沈周,就画过《吴中山水全景图册》(藏台北故宫博
物院),共画苏州十二景,并在画上跋道:“吴中无崇山峻岭,
有皆陂陀连衍,映带乎田隅。若天平、天池、虎丘为最胜地,而
一日游之遍;远而光福、邓尉,一宿可尽。余得稔经熟,历无
虚岁,应日寓笔,图者屡矣。此卷其一也。将涓流之他方,亦
可见吴中山水之概,以识其未游者。”他还画《吴中十二景图
册》、《虎丘十二景图册》、《东庄图》等等,这些他确“图者
屡矣”,目标很明确,并不是供自己“卧游”,这是南朝宋•宗
炳首创的画家自作自赏的雅称,说穿了也就是玩玩之意,沈周也
画过这样的画,也名“卧游”。但这里却不同,说得也很明确,
此画“将涓流之他方,亦可见吴中山水之概,以识其未游者”。
不仅他如此,他的学生文徵明也画了《拙政园三十一景》、《姑
苏十二景》,八十七岁时还画了《姑苏四景》,其它独幅画卷和
同时代人所作在这里也就从略。直到沈周身后一百五十年,努尔
哈赤的炮声已在关外响起,苏州画家张宏仍在画《苏台十二景图
册》。可见历来苏州画人总是秉江南水乡之灵气,以其生花妙
笔,描绘引之为傲的故乡优美景色,与天下爱美者共赏。这一传
统至今未变,在全国城市中可说是不多的。劳思正是继承和发扬
这一绘画特色的杰出的一位画家。
劳思出身姑苏,和夫人严佩玲双双生活在唐寅当年醉眼惺
忪的吟唱“桃花坞里桃花庵”畔,可说一生都在这里默默耕耘。
他对苏州景物也是“得稔经熟,历无虚岁,应日寓笔,图者屡
矣”。一直孜孜不倦,用画笔描绘了家乡的多彩画卷,仅出版的
就有《情系世界遗产》等作品系列(香港华夏出版社版)、《梦
绕桃花坞》(吉林人民出版社版)、《山水印痕画选》(南京大
学出版社版)等等。如果说以前他只是小提琴独奏,而这幅四条
屏则是他用钢琴弹奏描绘家乡的主题曲。
条屏画是中国画的特殊艺术,每条能各自成趣,也可合为
一个画面。条屏画本劳思所长,曾作网师园漆雕通景四条屏,后
改为邮票连票,获全国奖。这幅通景画看来以苏州拙政园为蓝
本,但又采撷苏州众园林之长。右下角是两株劲松兀立,画家用
近於文徵明和唐寅晚年那样细笔勾就,文雅之气,一脉相承。但
拙政园中这样高树不多,即使在造园的明正德年间,官场失意的
王献臣回乡隐居,在元代大弘寺废址始建“拙政园”。取晋•潘
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
也”之意,其名甫定,其树待荣。我们从文徵明当时所画的《拙
政园小飞虹》可得到印证。后来历经几百年兴废,此园高树也不
多,画中可能取自沧浪亭中参天大树,那园为北宋苏舜卿所建,
是苏州现存最为古老的园林。画的远处大量树木葳蕤,却符合苏
州众园林本是私家建造的特色。画下方及远处太湖石假山高高耸
立,妙趣横生,疑是著名的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著名三峰雄
峙于此。其中冠云峰峰高六点五米,相传为宋“花石纲”遗物,
曾落入太湖,后置入留园中,兼具“皱、透、漏、瘦”特点,现
在也在画中极具动感,勾人眼帘,和树叶、树稍似在风中飒响遥
相呼应,使得整个画幅随之出现静中有动的效果。远处树旁水畔
假石点点,又不禁使人想见狮子林的独特的景色。狮子林原为菩
提正宗寺,传说宋仁宗的国师骑狻猊来此,此兽疑此处众狮成
群,立即打滚不走,变成五百多小狮子,在园中各处呈现千姿百
态,现又在画中点缀成趣。但画的中心却是园中一泓清澈池水。
苏州本系水乡,其园林也涉水成景,拙政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五
分之三之多。劳思正以水为园的中心,精心布局,使之横贯整个
四条幅,成为既分又合的晶莹的纽带。中国画中的虚与实本是重
要课题,《老子》四十八章:“无为而无不为”,实处为画,虚
处何尝不是画,有时还是更重要的画。画家於此处理得当,分合
兼备、大小并列,可说是恰到好处。加上淡雅的色彩,清澈的倒
影,顿时阳春三月,满园芳菲。园中诸景绕池水一一展开,水右
下方则是长长的廻廊,廊中自有别具丰姿的漏窗。透窗望去,自
然会使人感到别有洞天之感。走出廻廊,则又面对水面和苍翠满
目的树木,老树丛丛,小亭翼然,垂柳点水,黛瓦粉墙,各式楼
阁亭轩,交相掩映。而在亭馆花木之间,又是幽静的小院。池水
的交汇与转折处,则静卧长短不等、高低不同、木石相异、风格
不同的小桥。画上幅看上去只是咫尺之地,我们向远处望去,却
是迷茫景色,境界深远,楼台若有若无。当然不可能是“人间神
仙阙,人间帝王家”,却无疑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红楼梦》评苏州之语,见第一回)的人间美景。人们如果能
细看小亭,很可能它们名叫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
宜雨亭、远香亭、与谁同坐轩,还有玉兰堂、倚玉轩、小飞虹、
十八曼陀罗花馆、卅六鸳鸯馆……等等,仅这些名字,已令人齿
颊留香,但也不一定是这些名字,可都一一藏于画的深处,有待
观画人自行玄想了,这就是此画令人留连所在。上面已经说过,
这里画的是苏州园林,可说不出是什么具体园林,也许还是《红
楼梦》的大观园呢,元春在省亲时不是吟过“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么?本文开始引沈周的话说,他的画“以识其
未游者”,劳思的画不仅给“未游者”,甚至是再游者也不妨
再来驻足一观、屏息一听,也许从画中能听到风声、树声、水
声,那鱼在浅水中翔游的轻微的喋喋声,还有不知从那小亭中传
出的笛声,还伴着昆曲飞来,以及远方飘来吴侬软语间杂的琵琶
声……
2010年10月8日于苏州护城河畔新湘苑
中
作者:随风飘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