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家的驿站——渔村

  有个地方叫渔村,是汕头画画佬的圣地。

  渔村不见鱼。既无湖海,也无渔民和渔船。

  渔村读作“缶村”、“惠村”,是饶平的偏僻山区小镇,与福建比邻的一处所在。从60年代起,就不断有画家在此走动、写生。

  一个周末,我与画家杨培江、陈朝生,诗人凡斯、林继昌来到这里,来到渔村的一个小村落金背堂。

  我们坐在苦瓜伯的苦瓜棚下,泡着工夫茶,听大雨淅沥,赏着外面的风景。近处几株番芋葳蕤,田埂山凹处仙人掌、青竹梅、木瓜、桃、李、杏各种植物葱翠长势猖狂,漫山一派恶绿。杨培江说,一到冬末春初,山上山下层层白卉,满是梅花李花杏花,甚是好看。到了这里就象凡高到了阿尔一样,感觉敏锐。灵感涌动,作画激情喷发,画也画得特别好。

  据说,广州的一些潮籍画家在此住了几宿,就倒腾出什么金背园啊静村啊等画作,影响蛮大,大凡到过金背堂写生的人,都对它一见难忘,一往情深。金背堂,冥冥之中,仿佛有一股幽幽的魅力,感召和吸引了一代代工艺美校和美院的师生,以及各种学画的人,来这里写生、感受、洗礼。渔村人,金背堂人对画画佬来此写生,习以为常,他们将此当作村生活的日常景观,画画佬与渔村人如老友一般熟悉,可以在村民家搭伙食,可以把画好的画、画架、画框放在村民家里,随意堆放。

  翌日,天气放晴。早上我站在金背堂的山上展望,雨后山林色相深郁,在浓重的山峦里,几座农舍错落其间,一缕炊烟连着山岚在晨光中浮荡。金背堂是充满野味和淳朴的。在它安天乐命的生活中也包含着贫穷。这几年,村民陆续搬走,所剩房屋日益老去,不断坍塌。只有老一辈还在固守他们最后的家园。而年轻一代耐不住这里的寂寞,走出山区到外面见世面去了。现在,金背堂人气渐少。

  我默祷,金背堂葆其魅力。冬天和春天,我一定要来见识那由梅花、李花、杏花组成的香雪海。

  一、渔村金背堂之晨

  二、杨培江在金背堂写生

  三、这条路走过多少辈渔村人,留下多少成名和未成名画家的足迹

  四、张宏和杨培江教授合影

作者:全南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