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书 贵 在 综 合
诸葛丽娜
从小我就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习书法,遍访名师,游学京都,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其间,除了循序渐进的不断积累外,最让我深有感受的是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想象力,要用想象力去解读古帖,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
扬州八怪郑板桥曾讲过自己学画的经验,即:这里偷三分,那里偷三分…综合起来就成了自己的面目。我想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在临习古帖时,我往往不在乎某一家的得与失,我注重这一家与那一家是否可以融合,它们之间是否有相一致的倾向性,尤其是对我来讲,是否更可以为我所用。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为此,学习书法时在选择字帖上不是随意的,而是一环环自相紧扣一个组合体,并把这个“组合”不断衍生、步步积累。这也就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所学各帖都成了自己想象之中的一个有效环节,也是形成自己面目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比如,我临习过米芾、王羲之、赵孟頫等字帖,我不在意要临得如何象他们,而是想到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共性是什么,我可以吸收什么,这些对我到底有多少好处,然后才来考虑我对这些有用的笔法、字法或者章法等如何更为精准的模拟它、消化它,甚至还要考虑这些笔法、章法等因素能对我产生多少想象空间,能激发我多少创新的元素,我会把它们记录下来。又如,在创作中往往发现自己的线质不行,那么自己如何来提高自己的线质呢?老师们总是说:去学习篆隶、魏碑,增加线条的骨力。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我往往考虑的是古人是怎样来提高线质的,他们是如何转换的,注意身边的先生们是如何表现的。在进行基础的篆隶训练时,更想到是怎样把它们融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对书法史要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古人走过了多少路,还留给了我们多少空间,这也是一种综合。不仅如此,在对待当今书法的发展变化时,更要留一份警惕。为此,我们要充满思辨地来理解它们,从而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获。这也是我在学书过程中的综合意识。
所以,学书这么多年,如果要我说什么经验的话,那就是:贵在综合。假如一味地与古帖相似,那我们很有可能“陷”了进去。古帖是良方,有时也是毒药!
作者:zwj621128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