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难忘恩师

  我的恩师钟增亚走了快一年了,我却一直不敢去面对这一现实,然而,老师确实是走了,而且是永远地走了。

  人生说来也怪,有很多事一过去就会被忘记,而有些是事情过去了很久,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无论岁月怎样流失,总是越来越清晰、明了,使人永远难以忘怀。

  我与钟增亚教师认识在25年前的1977年的9月份,那时,我才14岁,当时我像疯一样地迷上了画画,而实际上对美术知道的确很少,只会临摹一些流行的年画、宣传画,这还是我跟在军工厂当工人的远房叔叔那里学的,尽管当时已经恢复了高考,但我仍然是连素描写生都不是很清楚。我父亲的一个同事见我这样痴迷于画画,便带我父亲和我到已是湖南省有名的青年画家、衡阳市文化馆的美术干部钟增亚那里,让我跟他学画,我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见钟老师的。第一次见他的情景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那时条件很艰苦,他的家是在衡阳市文化馆里的一排老式平房中的一间,前后隔成两间,里面是主卧室兼画室,外面一小间是两个儿子的房子,做饭是在门外的走廓里。钟老师先是与我父亲聊天,给了二大本他历年从报刊、杂志上收集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剪辑,一本为中国画、一本为西洋画,这使我大开眼界,我记得西洋画中的人体画让我很是吃惊,后来他也大概给我讲了一下素描、色彩这些基础的重要性,我也知道还有专门的美术院校可以考,就这样我总算是走进了美术的门径,更加是几近疯狂地学画。

  与钟老师认识使得这有机会去文化馆观摹、学画,看到很多年龄与我相仿而又学画多年的同学画的那么好,使我很自卑、心情也很沉重、现有想来甚至是有些自闭,但我学画的决心从来没有变过,那时钟老师正是创作的黄金时期,他也很忙,跟他学画的人很多,常常每天创作到凌晨3、4 点钟才入睡,而不懂事的我担心见不到老师,常常在节假日或者是星期日一早便到钟老师家等到他起床,以便第一时间能得到他的指导,他也是常常一起床顾不上洗漱、吃早餐就帮我看画,从来没有责怪我,现在我想起来觉得自己当时真是不懂事,老师这种为艺术奉献的精神、无私的精神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钟老师是很有才气而且也很风趣的,但不知为什么,我在他面前一直的很拘谨,除了画画的事,我几乎找不出什么话题和他说,他也很少夸奖我,当时我想大概是自己令他失望了吧?

  通过几年的学习绘画和工作,我最终以一个工人的身份于1982年考上了老师的母校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不久老师也调到长沙,我在广州学习后来又在广东工作,期间我们师生在广州、长沙以及桂林他的画展上见过,印象较深的是我在广州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时,正逢美院建校40周年大庆,他回到学院参加庆典活动,我们有了几天在一起的日子,他很关心我在广东的情况,也带着我到他在广州工作的同学那里参加一些聚会,是希望我在广州能得到他们的关照。

  在我研究生毕业后经关山月大师的推荐来到深圳,参与关山月美术馆的筹建工作后,钟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希望,关山月先生也是钟老师的恩师,在深圳的日子我们见面多了些,频频聆听他的教导,看到我取得了一些进步他总是会热情的鼓励我,每次来深圳都会约我见面,关心我在深圳的情况,并要在深圳的老校友尽可能的帮助我。

  老师像一个永不停蹄的奔马在事业上不停的追求,他晚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2001年7月关山月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我馆举办“缅怀我们的导师——关山月学生作品邀请展” ,当时身患癌症的钟老师,在收到我馆的邀请信时,刚做出手术,原想老师可能不能参加这次展览,但他还是抱病创作了三幅作品,并写了一篇《学画耳食录》的纪念文章,看到老师随文章寄来的近照,他那样子让我感到震惊,我甚至于不忍心在编辑的画册上用他的这张照片。

  今年2月, “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既主创画家作品联展”在我馆展出,而作为主创人员之一的我的老师却不能来了,他是唯一为这张历史性作品的创作而献身的画家,我从电视上看到他谈笑风声的乐观样子,一点也看不出他已身患绝症,听其它画家说,在整个三峡采风过程中他跑得最快,画得也最多,从他的身上大家都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创作激情。

  师母后来含着眼泪跟我讲:“你老师两千年就得了重病,做过手术后本来应该在家里好好休息的,因为他觉得三峡就要截流,应该给后人留下可以回忆的画面,也顾不上自己患有很严重疾病,要去参加三峡的写生,放弃了在家里好好休息疗养的机会。在写生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不顾自己的疲劳,病重那天他还走了18公里的路,回去以后就发现自己有些不舒服,他在电话里说发现那个地方有些肿胀,我让他马上回来,他说还是坚持把写生活动搞完。回来后我就陪他去医院检查,4月底南京那边让他去画正稿,我就不让他去,当时他的腿已肿得比较厉害,他又觉得不去还是很遗憾,去后发现他的腿肿得更厉害,大家才把他动员回来,回来后开过了文代会就又住院了,从此就一直没起来。”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也湿润了,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画事业!

  我是去年9月得到他去世的消息,我是应该到长沙参加恩师的追悼活动的。由于当时“广东省第三届中国画展”在我馆展出,作为主要的工作人员,我没能去成,我至今仍感到很遗憾,但我相信老师在天之灵会理解的,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和创作,用行动报答老师对我的恩情。

  陈湘波

  2003年9月19日

作者:陈湘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