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学院门外史一墨

芭沙女人

芭沙女人

  史一墨是学院门外的青年画家。没有系统的科班训练,也没有耀眼的学院光环。这不影响他自学成才。短短几年,通过画展、画册、画廊传播,一个新人的名字和作品开始被认可,他独特的画风也越来越被画界关注。

  其实,古代的画家哪一位不是自学成才的,那时候,没有美术学院,自然也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外语统考,谁也拿不到毕业文凭。当然,更没有专业的画室。幸运的,能撞上一位师傅而已,“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哺乳 

  想一想,有专门训练当然幸运,科班名头确有敲门的实效。但做个自由画家有什么不好?想画就画,想玩就玩,到湖边垂钓,进山里参禅,云游四海,遍访名师,也是一件赏心快事。更痛快的,不必时时温习大师遗留的戒律陈规,也没有同学之间的同业竞争,我笔随我意,我手写我心。

  如今,出自著名美院的高材生比比皆是,野路子反倒成了凤毛麟角。家乡的前辈画家黄永玉不就是这样闯荡出来的。如今,大师说不出他的大学,而大学都以高攀大师为荣,家乡凤凰,小学肄业的黄永玉成了名人。

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

  史一墨没有同大师攀比,但几乎走的同样的路数。他凭着自己的悟性与灵笔,凭与众不同的野性——既有朴实的本真,兼有倔强的坚定,从南洞庭的湖岸出发,走到益阳、长沙、走向广州、深圳、北京,无论外面的世界精彩还是无奈。他的兴趣和欢乐,还在水墨之间,寂寞并快乐着。

  那是他从小就喜欢的游戏:画人、画物、画景,随手拈来,起手不难。乡村人物最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从眼睛开笔,然后五官、身躯、四肢。有了眼神,人物就活了,再加上粗壮的劳动的大手,深刻的皱纹,被湖风吹老的乡村父老,久久刻在你记忆的石壁上。

 记忆 

记忆 

  一墨的野路子不仅仅区隔了同质化的线条、色彩、构图与趣味。因为他更多在人民中,底层的喜怒哀乐,生活的意料之外,丰富了他的题材,造就其特殊气质。泥土的气息、地方的色彩、父老乡亲的情感,生活的真实升华为艺术的真实,扑面而来,挥之不去,浓得化不开。

  一墨并没有满足这些独特的本钱,他还有自己的想法。不排斥市场,但内心固守自己的追求。向往学院,也清楚自己的优势。

家在洞庭

家在洞庭

  曾经习惯在大幅面挥洒,如今刻意经营尺幅之间的细微与精妙。这本画册收集的扇面画是他的新作,也是他新的尝试。在传统的格式中,兼容文野,从尺幅的空间,突破局限——思接千载,胸怀洞庭。扇面画的特殊性掌握纯熟之后,精神、气韵、造诣、趣味、意境就是更有价值的因素。看一看,扇几扇,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路上

路上

田间

  注:原文刊载于2015年03月21日《加拿大商报》385期

作者:蒋祖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