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构建中国当代绘画色感体系·亚洲艺术中心“中国色”拉开帷幕

  如果说在瞬息万变,张牙舞爪的当代艺术下,能有什么是可以代表或是囊括中国性的,那一定不会是某种材质、不是构图和格局,甚至不是水墨,而是一种气,或许虚幻、玄妙,但能让你一看便能将其辨别。当它外化的时候,最直观的表现应该便是“色”。


“中国色”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9月19日下午,由夏可君策划的展览“中国色”在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展出曹吉冈、陈光武、姜吉安、梁绍基、刘国夫、桑火尧、田卫、叶剑青8位艺术家的系列作品。作品形式多样,涵盖了油画、水墨、装置等,展览为观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绘画美学观提供了又一种观看方式。


左2起: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总经理 李宜霖、艺术家叶剑青、艺术家田卫、策展人夏可君、艺术家桑火尧、艺术家曹吉冈、艺术家刘国夫


“中国色”北京798亚洲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策展人夏可君与亚洲艺术中心关于当代东方美学的一次共同探讨,同时也是夏可君策划“虚薄艺术”系列展览的第四次阐述。画廊和策展人都希望在平面绘画的色彩上找到中国新绘画的突破点。参加本次展览的几位艺术家,在颜色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梁绍基以蚕丝编织出“素丝禅衣”一般的虚透玉质感,曹吉冈顽石作品上吸纳时间印痕的土褐色与蚀绿的包浆色,刘国夫层层薄透又生长涌动的黛玉色,桑火尧细密透叠又含蓄隽永的玉质绢色,姜吉安现成品绘画上苍辣的火色与茶色的暗香,陈光武阴阳书法上飞动的让白与碑帖般深沉的黑色,田卫地平线一般的白光与闪烁的金色隐含世界救赎的气息,叶剑靑营造出墨之晕染与烟云淡荡的气息,画面流荡一片虚白与虚青之气。


田卫 《既而之七》 49×137.5cm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2015、《既而之五》 49×137.5cm 宣纸水墨 矿物质色 水彩 2015


桑火尧 《溪山清远系列2015-NO.2》 68×138cm 绢本水墨设色 2015

  据策展人夏可君介绍,本次展览的契机来源于看到当下艺术市场“韩国单色艺术”的火爆之后,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反思:在西方绘画走向了黑与白的单色绘画,从而导致绘画危机的时候,当代中国绘画可以贡献一种怎样的色感体系?


陈光武 《仲姞鬲-阳》365×144cm 纸本水墨 2015、《仲姞鬲-阴》365×144cm 纸本水墨 2015

  中国绘画是世界绘画中最早走向黑白抽象的艺术形式,但在另一重自然的青绿设色体系穿插下,中国绘画美学观中的水墨又并非简单的黑白,而是在玄黑虚白底色下,一种光和气融合在一起的混色,表面上看起来很抽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实际上却有着内在无限的丰富性与微妙性。其中渗透着水墨的渗染与氤氲,茶色的苍茫与苍老,最重要的是流淌着自然与日常的诗意。就像艺术家田卫所言,画面呈现出来的“不只是视觉上的色彩,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色彩”。


曹吉冈 《石影》 4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3、《燕山写生-NO.5》 30×30cm 木板坦培拉 2015、《沉雾》 3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4、《青山外》 30×35cm 木板坦培拉 2015、《燕山写生-NO.4》 30×30cm 木板坦培拉 2015


架上绘画为姜吉安作品

  我们总在疑问,什么样的艺术是能代表东方的?在当下,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派别来标榜中国性?但或者“中国性”早已深深根植在艺术家的精神深处,内化成如空气般无形存在的一种气质,似有还无,早已花开而我们并不自知。


梁绍基 《平面隧道》 145×145cm 蚕丝 2011


叶剑青 《月影1-3》200×150cm×3 布面油画 2015

  本展览持续到11月1日。

作者:程玲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