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个案】“中华HB——李迪艺术展”:一次空间的再造与艺术的重生 | 绝对艺术

  一次空间的再造与艺术的重生:“中华HB——李迪艺术展”

  A Recycling of Spaceand Rebirth of Art:Chinese HB -The Art Exhibition of Li Di

  他曾获得“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银奖,凭借作品《多思的年华》一举成名,90年代开始留学德国,旅居海外多年后于2010年回国。他是中国最早尝试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家之一,在德国学习多年却从不模仿,一直保持自己的个人风格并不断在自我突破。

艺术家李迪

  艺术家简历:

  李迪,1963年生于内蒙古;198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5年毕业于德国布伦瑞克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2015年10月在北京元典美术馆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展览《中华HB——李迪艺术展》。展览中艺术家李迪对空间进行再造,用现场创作的方式将作品与空间融为一体,即空间就是展览的整体,展览就是空间重新呈现。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艺术家力图打造一次完全不受商业干扰的纯粹性展览,整个展览从构思到呈现方式都颇具创新,展览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往复循环,预设两个阶段的展览,加上跨媒介对话活动及动态影像的呈现,使展览成为立体、动与静结合,并富于变化的展览,李迪通过这个展览实现了一次对空间意识的再造和艺术重生的独自表述。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对于李迪来说,这次展览是一次新的艺术尝试与实践。从展览筹备开始,他经历了拆墙装墙,现场制作,现场拍摄影像及延时摄影,现场监控录像的全程监控拍摄,再到作品的呈现和展示等一列复杂的工作流程,因此对他而言,这是一次不同与以往的艺术尝试和体验。他在展览期间组织的一场跨媒介的对话活动为展览带来了更多的跳跃性和神秘性,展览邀请了钢琴家到现场,表演者根据整个展场的感受而即兴表演,这些都完全有别于其他商业演出和展览,他希望以此来表达艺术的纯粹与回归原点的对话。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展览的第二阶段是展览第一阶段期间,李迪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而衍生出来的,他将用中华HB铅笔制作的22米长,5米高的巨幅作品的墙体进行切割和分解,再重新组装,用相同的作品元素组装成完全不同的展示方式,并且用这种不同的展示方式重新构成空间的节奏和语序,从而使观众获取新的视觉经验和感受。他坦言,展览让他实现了用纯粹的艺术语言去做纯粹的作品的目标。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在这次展览中,李迪似乎有意将作品与空间的关系突出和强化,避免了其他展览中作品与空间相互独立存在,二者之间缺乏和谐和共融的关系。而在李迪的展览中,却能看出他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思考,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将平面绘画简单的置于空间中,而是把空间中的墙面作为创作的媒介,把创作现场留在自然的空间里,把作品带入空间,从二维呈现转换为立体空间的多维度介入,“让人重新审视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和互换,产生新的自我经验,感受观者与主体作品之间发生的磁场感应。”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但在墙上创作,人们不免会有疑问,展览结束后作品该怎么处理?李迪的处理方式显得很有智慧,他将墙体切割和分解,又进行重组,变了一种展示方式之后继续展出。这种突然的变数,给观众带来的不只是视觉上的感官体验,而是魔术般的变幻莫测和无限的惊喜。通过这次对空间的再造,李迪认为自己是在实现一次艺术的重生尝试。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此次展览中采用的主要绘画媒介是铅笔,回归简单的语言材料是李迪近两年关注与实践的方向,往往简单的材料会在制作的过程中去除繁琐而回归纯粹的感受,加上艺术家本人对中华牌铅笔有特殊的情结,故展览名为“中华HB”。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为何会选择HB?“因为它是介于‘软’和‘硬’之间的,而软和硬又是矛盾对立的,这其中有很多含义,所以我认为它是恰到好处的。”铅笔往往是艺术家用来绘制勾勒手稿或草图的工具,但李迪却把它当作最主要的媒介,在如此大面积的墙面上绘制是并无先例的,应该说他完成了一次挑战。

《中华HB——李迪艺术展》现场创作过程

  就作品的画面来看,看似无序的铅笔排线布满了整面墙,而这种漫无目的和无序是艺术家有意而为之,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梁克刚所言:“李迪在争取以毫无目的、章法、主观意愿的状态把整面墙画满,他希望剔除绘画的概念,放弃追求绘画性,只强调‘绘制’本身的行为与过程,不预设结果,争取呈现一种随机、偶然和不做控制的结果呈现,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特定时段‘绘制’的行为过程终止的状态记录。”

《中华HB——李迪艺术展》创作现场

  李迪曾在德国学习和生活多年,他非常警惕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样式等方面去学习甚至模仿别人,一直在艺术的道路上追寻着独有的个人风格的建立与进步。如果说德国的经历带给他最大的财富是他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不受即成经验的束缚,渴求实验的天性,这种艺术的自由,促使他在艺术上的严谨与活泼,自然与随意的境界,成为他能不断地自我突破和实现艺术创造的可能性。

《中华HB——李迪艺术展》创作现场

  在他三十余年的从艺道路中,他从未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重复,从他大学期间到现在的作品中都能得到印证。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艺术流派,他的反叛意识促使他不停地创新求变,他自言这并不是为了超越某个人或某种意识流派,而是为了追寻真实的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李迪,以及他那追求自由,直接、纯粹的个人艺术风格。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