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金帅—2017第三届保利学院之星当代艺术展作品

姓名:王金帅

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专业:美术学

作品名称:吻

油画 50x60cm 布面 创作年代 2015

作品故事:

作品吸收借鉴了立体派的造型方式,将人物概括为几何形体,男孩和女孩在造型上采用方圆形成对比。同时男孩用方硬的线条代表其阳刚之气,女孩则采用了圆滑柔和的线条表现其阴柔之美。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正呼应主题《吻》。同时作品带有夏加尔的浪漫主义元素,飘在画面之中的裙子,象征女孩身体孕育希望。画面无时不散发着绿色生命的气息。

作品名称:野百合也有春天

油画 60x80cm 布面 创作年代 2016

作品故事:

因为个人的经历和性格一直认为自己是野百合,自卑而孤独的我却有一种野百合的韧性和坚毅,同时也有与生俱来的百合所特有的浪漫的完美气质。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期待着在田野里自由地绽放出野性并浪漫的身姿。所以作品采用书写的笔触来表现野百合无边生长的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运用灰黄和灰紫中和了野百合的野性,营造出一种典雅的氛围,衬托出百合纯洁而又低调的特质。

作品名称:屏风后的宫娥

其他 22.7x32.5cm 创作年代 2016

作品故事: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讲究画要寓情于景。吸收当地的自然地貌和历史人文的现实美并经过画家的主观情感形成艺术美。

所以我将西方经典作品《宫娥》并置到中国的绘画之中,西方的文化是外放的,而中国的文化是内敛的,恰好屏风具有双重的特性。对古今中外起到阻隔和连接的作用,有遮挡的神秘感。中国的宫廷的公主一般都是娇羞神秘的躲在屏风后边窥探外面世界。所以想象把西方的宫娥放置于屏风之后会是怎样的场景?

画面中运用现代的抽象的点线面元素来塑造出高于现代又不失传统的的艺术形象。整个画面笼罩在灰绿的色调之中,象征着远古的宫廷灰色的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洋溢着小公主天真童趣的一抹的新绿。

作品名称:灯火阑珊处之二

油画 105x150cm 布面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作品中运用交织错落的黑色线条,一直一曲将黄晕的点点灯火串连起来,叙述了时间的连续性和无限性。

选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回,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她正娉婷淡泊安静地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全词至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一大片思索想象的空间!

作品借用词中留白的想象空间,故意隐去“那人”,室内暖黄的灯光将词中的人和物笼罩起来,更能反衬出的人物若有所思,回首仰望黄晕的灯火,亦是追忆那即将错过的人和事。多想让时间能停下来歇歇脚,再续一曲悠扬婉转的词。

作品名称:灯火阑珊处之一

油画 105x150cm 布面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作品中运用交织错落的黑色线条,一直一曲将黄晕的点点灯火串连起来,叙述了时间的连续性和无限性。

选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回,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她正娉婷淡泊安静地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全词至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一大片思索想象的空间!

作品借用词中留白的想象空间,故意隐去“那人”,室内暖黄的灯光将词中的人和物笼罩起来,更能反衬出的人物若有所思,回首仰望黄晕的灯火,亦是追忆那即将错过的人和事。多想让时间能停下来歇歇脚,再续一曲悠扬婉转的词。

作品名称:记忆中的拾荒者

油画 22x39cm 纸板 创作年代 2016

作品故事:

作品中采用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将记忆中的事物并置,形成抽象荒诞的画面。同时借用康定斯基具有节奏感的点线面和野兽派赋有韵律感的色彩,勾勒渲染出一幅童年记忆的画卷,我像拾荒者一样,努力地搜寻着逐渐褪色的记忆。

记忆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将你我拉回到儿时的岁月。大到升学考试,小到梦中幻影,升学考试也是大事可能会受到质疑。是的,对于每个小小的个体而言,没有大小而言,只有重要与否。在记忆深处,我还是那个熟睡着的婴儿,襁褓里的我被保温瓶簇拥着,是小竹车上红柜板上的摇篮,是姥姥讲故事中的画面,是我为心爱的布娃娃一针一线缝制的花衣裳。拾荒者是指我努力想拾起那些曾经遗忘在角落里的人和物,草和木。

所有的记忆都将化作线条和色彩,融入回忆的笔触伤感且肆意地涂抹在时间的画布之上,弥散出熟悉而陌生的松节油的味道。

作品名称:宫娥

油画 140x160cm 布面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福柯在《词与物》书中第一章以《宫娥》为讨论的文本,通过探讨凝视与再现的问题,来解构再现的视觉秩序。毕加索也画过许多《宫娥》的变体画。所以我选择了《宫娥》作为哲学理论和绘画实践的双重研究作品。

通过对《宫娥》经典作品进行结构重构,从绘画语言和材料上进行转化,以抽象的绘画重新解读名画,进而实现艺术思维方式上的转变。

绘画和音乐是姊妹艺术,色调和音调是相通的。一幅蓝灰色调的绘画犹如一首悠扬婉转的圆舞曲。作品中蓝灰色的微妙变化形成和谐的曲调,同时所有的蓝色调又作为中低音与像小号一样黑色直线的高音,齐奏引出曲调的高潮,长短虚实不一的黑线恰似音调此起彼伏,将视觉转化为听觉,实现艺术的通感。

蓝灰色的画面让你仿佛漫步于蓝色多瑙河畔,穿越到十七世纪的西班牙宫殿,追寻委拉斯贵支笔下远去的宫娥。

作品名称:守得云开见月明

油画 37x26cm 纸板 创作年代 2017

作品故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紫色象征着梦想与未知,同时又不免透着一丝浪漫的柔情。紫色的窗户和天空,与室内的橙黄色陈设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衬托出明黄的满月。从而表现出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张力。一轮皎洁的圆月被女孩的婀娜的姿态和传情的笛声所吸引,登上理想的舞台,为完成生命的蜕变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伴随着灵魂之音,本来迷失自我的躯体不觉苏醒。

从画面语言来看,筋疲力尽的手无力的瘫软在桌上,在造型、色彩也与人物形成呼应。在漫长而短暂的生命之路上,我们都是追梦的孩子。不忘初心,最终将得以破茧成蝶,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每个女孩都希望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红舞鞋,诚然我也不例外。此次创作是自画像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因此相比华丽的躯体之下,灵魂的守望显得愈加弥足珍贵。此时云淡风轻,皓月当空,笛声正起。

作品名称:我只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油画 32x37cm 纸板 创作年代 2016

作品故事:

作品灵感来源于秋雨中的落叶令人沉醉窒息,散发着萧瑟流浪之感,于是我决心把它搬进画面。因此,画面中女孩将头深埋身体,静静地聆听着花开花谢的声音,实则是在和自己律动的生命互诉着衷肠。然而,曾经新绿的生命美好而短暂。拨动心灵的琴弦,追忆似水年华,流浪于悄然而至的梦想与爱情。

曾经的每一片绿叶,使我联想到每一次怒放的生命。所以画面中采用了大面积的蓝绿色和零星的红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偌大的白色画布进而将视线引向若有所思的女孩,流浪之后黯然神伤迷茫的状态,身体被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上束缚着,与背景的空白画布形成强烈反差,亦象征着女孩的纯真无暇和自由向往。

然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此沉静是为了更好地聆听心灵的低语,体悟生命的感动。同时,掩映在画布之后的是她梦中完美的自己。她徜徉于洒满橙色阳光的花海,和暖色的书本遥相呼应,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和谐并多了一丝诗意。但反向的身影,则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诚然,对于生命而言,即使流浪理应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作品名称:假装很浪漫

油画 74x50cm 布面 创作年代 2016

作品故事:

亦如作品名称而言,在《假装很浪漫》画面中,吸收借鉴了立体派的构图方式,试图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幻觉。在造型上,从现实事物中抽取出形而上的几何形体,通过方圆角、点线面的对比,突出紧张而失落的心绪。同时,律动的线条和跳跃的色彩是对矛盾的内心所做出的最好诠释。修长纤细的女孩坐在倔强的牛背之上,掩映于盛开的百合花开之中。这似乎注定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浪漫剧情。然而,生性如牛执拗的她偏爱浪漫,想象着邂逅为自己穿上水晶鞋的他。

艺术家简介:2003年6月 作品《荷》荣获教育部主办的第三届青少年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 2003年7月 作品在第四届“新星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出版; 2004年7月 作品在第五届“新星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8年12月 作品《生活》入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学生美术作品年鉴》并出版; 2009年6月 作品《回味》入选由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素描和色彩 静物、风景写生作品大赛; 2009年8月 作品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中国教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城市书画艺术交流展”; 2009年12月 水粉作品《追忆》入选2009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并出版; 2010年7月 作品参加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艺术活动油画成年A组总评选中荣获河北赛区金奖; 2010年12月 油画作品《高原红》入围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大学组); 2011年1月 作品在参加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七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示大型公益活动绘画成年A组河北总评选中荣获金奖; 2013年2月 作品《透》参加彩墨丰南书法绘画作品展; 2015年5月 荣获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 2016年7月 作品《我的小秘密》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晋中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山西好风光——写意晋中”油画作品展; 2016年11月 作品《雪域高原》参加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青海行—写生汇报展; 2017年3月 作品《野百合也有春天》荣获第八届中国高校美术学年展二等奖; 2017年5月 作品《记忆中的拾荒者》参加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展演季;

阅读原文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