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9-21 16:37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种饮茶方法:汉魏六朝尚煮茶法 , 隋唐尚煎茶法, 五代并宋尚点茶法 , 元明清尚泡茶法。而今,只有煮茶和泡茶法流传下来,其他两种方法终归消亡,原因为何?
文章从缘起、茶叶选取、茶器样式三个方面,对四种饮茶习惯进行比较研究,一一择取异同,试图找出其中与人共契、与习俗共生的点滴,破解饮茶流变的千年密码。
关于茶器:唐代以前没有单独茶器,食器与茶器并用;宋代茶盏(建盏)是主角;明代出现紫砂壶,清代诞生三才盖碗。
▌煮茶法直接来源于茶的食用和药用方法。 从食用而来, 用鲜叶或干叶烹煮成羹汤而饮, 通常加盐调味;从药用而来 , 用鲜叶或干叶, 往往佐以姜、桂、椒、桔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而饮。饮茶有比较可靠的记载是在西汉末期的巴蜀地区, 故推测煮茶法的发明当属于巴蜀之人 , 时间不晚于西汉末。
汉代画像砖《宴饮饮茶图》
茶叶选取:不限于茶叶 , 无论是茶树鲜叶还是经过加工制作的各类茶叶 , 均可用来煮饮。
汉代青铜茶釜(现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煎茶法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 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 在末茶煮饮情况下 , 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 , 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正因如此, 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 在水初沸时下茶末 , 二沸时茶便煎成, 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煎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末茶煮饮法。
茶圣·陆羽《茶经》(中国第一部系统茶道之书)
茶叶选取:唐代茶叶有粗、散、末 、饼四类, 而以饼茶为主 ;两宋茶叶有片(团饼)、散 、末茶, 北宋以片茶为主, 南宋以散茶为主。 不论是片茶还是散茶 , 都须碾成茶末而煎用。
唐·《宫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煎茶法萌于晋, 盛于中晚唐, 诗人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僧人皎然《对陆迅饮天目茶园寄元居士》诗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这种方法在五代渐衰,亡于南宋,代之而起的是盛极300余年的点茶法。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