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冷
寒林图是新阳近作横幅小写意山水画。以墨为色写出萧瑟寂寥里尚存着生机暖意的晚秋初冬中的山峦、湖泊、林木、渔舟。山峦以斧劈皴法写之。颇得马、夏风骨。笔力遒劲洒脱,墨色变化中自然表现着山石凛凛,虽无险峻之势,却叫人生出可望又可及的清安向往,于此尽销万古愁。湖水不着一笔,大片空白,是水天一色的苍茫无边,平静坦然之下的深不可测,沉积着对生命无尽的思索。画面近景是几株姿态横逸的秃枝瘦树,枝干线条转折提按皆是书法用笔的挥洒自如,主干圆浑苍润,枝条灵动秀逸,树虽不着一叶,无挂无碍,叫人在万般萧条里却依然相信,它们身上存在着某种永生不灭的东西,无论将遭遇怎样的寒潮风雪,始终一言不发的坚持等待着那无边的春情。
远山以淡墨写出,淡而不失绚烂,层次分明,淡中有浓,淡之再淡,好一个飘渺清澈的彼岸。山的另一边总是激荡着人生的无限向往。远山上寥寥散上几层芦苇,将湖泊与山峦自然地过渡成一片。湖泊里正在靠岸的一叶扁舟,轻灵简洁,小舟上的渔夫身边立着一只白鹤,使人相信他曾经是位风光无限如今却江海寄余生的贤达之士。“神情恰似孤山鹤,瘦身伶仃绝爱憎。”繁华、寂寥又有何区别?人生不过一场戏,只有走到这里他才能享受到由自己做主的生命。自由是人生一切真实感受的前提。
此图整体给人以清冷寂寞平和安逸之感,画面虽无一点颜色,然而在作者将“墨分五色”极为娴熟的技法之中,依然体会到不同生命的各自色彩,一切无不有生机荡乎其间,处处洋溢着活泼泼的生趣。然此动态的追求源于静态的修行,作者若无从容自适的性情,如何描绘得出这一片自由天地。“心溶溶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物我之表,纵志有无之上。”山水、林木、渔樵、诗酒。作者将这一切构成一个清迥高洁的境界,以寄托性灵,人格之美与大自然之美水乳交融,这即是中国山水画乃至一切文学艺术之根本。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生命究竟有无价值?诸如此类没有确切答案的迷题,永远困惑着人心。相对大自然而言,人实在是个可怜的微不足道的存在。人在有限的时间中挣扎,在个体的欲望中挣扎,在世俗常规里挣扎,挣脱这个束缚,成为中国哲学关心的重要问题,拓展心宇,提升性灵被视为文化艺术之本质。故而山水画往往是中国画家为人生创造的一个安顿心灵的空间。它冲和、淡雅、寂寞、高洁、历历分明、悠悠无尽,它平灭了冲突、躁动,只剩下一片晶莹的宁静……每当我们站在能够带给我们如此感受的作品面前,通过长长的时间,遥遥的空间,作者与欣赏者心心相印之时,难道不就是在体验生命的价值么?一切终将灰飞烟灭,唯有艺术品带来人类的享受散发着永恒的光芒。
新阳作此图时,正值窗外漫天飞雪,她在温暖里仰望着白茫茫的天地,内心生出无限感慨,于是铺好纸,研好墨,下笔写出一个无上清凉的世界,其所绘之景并非眼前所见,只是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给了她些许灵犀,人生终究是个“空”字。她近期却在现实生活的困绕之中难以自拔,在这一刹那忽然放下,而再见天地清旷,于是以全身心的灵犀写下此幅寒林图。
作者:马小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