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向「扶乩艺术」致哀!─从袁金塔的画展说起
管执中
1985.5.2 民生报第9版
对于因袭成习,以仿古为能事的中国画家而言,「中国绘画现代化」,虽不失为去芜存菁,振衰起敝,挽救沉疴的方剂,然而,若从中国美术的发展史来看,它对于当代中国画家,却又是一种尖锐的讽刺!因为史实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唐宋以前,或唐宋以后的中国绘画,无一不是以当代特有的艺术技巧、形式和风格,生动地表现出当代人的文化思想、生活情态和美感经验;即使是后代接前朝的余绪,也各有其别开生面的格局。由此可知,传统中国画(最少在元代以前),原是和时代精神声息相通血肉相连的,是没有「现代」与「不现代」问题的。倒是一些终日无所用心,了无文化依傍,活在现代的现代画家发生了现代「时差」问题!他们只是懵然埋首故纸堆中,操着传统绘画的末技淫巧以博取利禄浮名,哪里还会想到艺术上的「今夕何夕」?以及艺术的本质和创作的真义?既然如此自甘封闭心智之门,招引古人阴魂附体大搞「扶乩艺术」,也就无所谓「抄袭」与「不现代」的问题了。类此有手无心,闭门造车的画家,无论和中国古代或西方现代那些生机勃勃意气风发的画家相较,都是叫人痛心悲哀的事!
于此可见,鼓吹中国绘画现代化,绝非附会时尚,而是在于激发有志弘扬中国绘画艺术的画家,除了承接前代画人优越的艺能遗产之外,更应像古代杰出艺术家那样──以清明的心境,开阔的胸襟和慈悲的情怀,去看宇宙自然,看时代思潮,看苍生万物,认真投入「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的艺术创作;在另一方面,除了关注西方绘画艺术流派的变动发展之外,更应汲取他们在造形结构方面的基本理念,以及转化素材的思辨方法,来丰富中国绘画的形式和内涵。在中国美术史中因吸收域外艺术精华而光大中国绘画的先例,无疑是对当代艺术精华而光大中国绘画的先例,无疑是对当代艺术家最有力的鼓舞。然而,在中国绘画现代化的道路上,虽不乏前仆,却缺少后继,致使多数量家长期陷于顾盼彷徨,踌躇不前的困境;尤有甚者,少数以卫道者自诩的画家,动辄以「上追唐宋」的巧言侫辞,借口粉饰僵腐的窘态。
所幸在西潮冲击之下的,热爱中国绘画艺术的新生代,在阵阵东风萧拂之中,正从近代中国绘画史的昏昏长梦里觉醒,热情地投入了中国绘画现代化的行列。
目前在师大美术系执教的青年画家袁金塔,就是这个现代化行列里的一员。这几天正在春之艺廊展出他多年来的实验创作。和他赴美深造之前相较,在作品风格上显然有了相当程度的转变,他这次展出的新作,一反以往细笔写实的手法,转而运用自由线条,表现富于抽象意味的空间,并且在部分作品里大胆使用了重彩。这种转变,未必比他过去的作品稳健成熟,未必得到更多人的喜爱,但无疑地,这些作品,却充分体现了作家高度的实验精神。姑不论其实验的结果如何,只此为了创发新意而勇于摔掉自己既有成规的态度,已足以笑傲有手无心的「扶乩艺术」了。
当然,中国绘画现代化,并非一蹴可几的事,例如美学思想和美感经验问题,素材和素材的层次问题,表现形式和笔墨技巧问题,乃至材料的运用问题,都有待于代画家的长期深思和实验。我所要向作者忠告的只有一句话;无论怎么创新实验,无论怎样撷取西方精华,但中国画应该永远是中国的!
作者:管执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