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学习艺术在纽约 【苏荷座谈】 袁金塔、梅丁衍、张正仁整理/寄自纽约

学习艺术在纽约

【苏荷座谈】

袁金塔、梅丁衍、张正仁整理/寄自纽约

1983.5  雄狮美术

 

梅:刚来纽约,一切都那么陌生。不知近来纽约画坛有何新名堂?画廊那么多,如何比较优劣?

司:整个曼哈顿的画廊约可分为五区:(1)上城:约分布在市中心之一的麦迪逊大道上60至83街之间,约五十家左右。(2)上城:在57街上,由百老汇至公园大道之间,至少有六十家以上。(3)下城的诺荷区(Noho),它是North of Houston St.之简称,此区约有九十家画廊,虽然已逐渐梁上商业色彩,但仍诙主要的现代艺术活动区;目前美国已成名的画家,多数仍然在此区活喔着。(5)Tribeca:Triangle below Canal St.之简称。是Canal St.以南和哈得逊河间的三角形地带。约有二十多家画廊,它是因苏荷区地价上涨后,年轻画家负担不起,而搬至此区活动,算是一个新兴美术区域。

张:一般而言,画廊的种类很多,上自古典主义,下至新表现主义,有装饰画,也有最前卫的作品,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其中热潮刚过的照相写实主义,事实上在苏荷区也只是少数几家画廊在鼓吹而已。通常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盘了解纽约的美术活动概况。另外,我们应当了解某画派,某运动及某大师虽享有其历史上的地位,但这些肯定与地位却非绝对的。以去年罗逊博格的中国大陆之行为例,新闻媒体对这位普普大师的活动作了十分详尽的报导。回到纽约之后,他举办户中国行创作展,这个展览于是成了热门新闻,使罗逊博格的声望更上层楼,这也许和政治有关联。相信类似美国有意制造国际红星的事件会一再上演。当然,一个明星形成的条件并不简单,我们不须一昧地否定其艺术上的成就,但也不可在掌声与喝彩的热潮中失去自我判断。

廖:从苏荷区往南走,可发现许多新兴的艺廊,其中大多是年轻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庞大,气势凌人,艺术创作的纯粹度大有超越苏荷的趋势。反正你们年轻艺术正好来此可大大冲刺一番。

梅:目前是否有什么新的美术潮流正在酝酿?

杨:近来西方美术以新意象(NeW Image)为主,此种画风始于十年前的德国,然后影响到法国、美国等地,最后造成一种国际潮流。它们的基本精神是反击最低限艺术(Minimal Art)及照相写实主义(Pho-to Realism)。以前由于过度强调理性而导致绘画的偏激,现今再回到朴实的平面艺术,追求一种纯真、自然、原始的表现方式,虽然描写的主题离不开暴力、性、神话,但它的确是种自省的创作方式。

廖:美国的美术教育和国内比可能较为自由活泼,因而年轻艺术家较可不受拘束去发挥。

梅:老袁、张、区,你们对学较的看法如何?

袁:大致说来,老师们都很敬业,对学生的教导往往鼓励多于指责,着重于思想、观念的诱导和启发,提供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由探讨、实验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进而表现自己,建立自我。例如上素描课,老师先安排题材──静物、室内一角、风景、名作画片(画片大小在四开与对开之间,学生任选一张,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思,重新组合改变,创造出一张新作)、人体……等,接着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加以表现。在材料的应用上,不作任何限制,木炭、铅笔、钢笔、毛笔、粉彩任君选择。在表现形式上,非常自由,抽象表现、自由造形……可选择个人喜欢的形式去做。在教学过程上,首先要求学生尝试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小草图,约半小时后,所有作品摆置地上,师生共同讨论,然后学生再根据小草图的经验,重新在大张纸上继续探讨,最后在下课前半小时,再把画布置在墙上,大家互相观摩讨论,老师并加以分析讲解。又如绘画课,我们是在家里创作,上课时带画去挂在墙上,师生共同讨论。至于媒介则不加限制,随个人所好去选择,水彩、腊笔、粉彩、油画、水墨……皆可,画的风格更是各人各样,按照自己所要的去创作,老师就好像助产医生,站在协助与指导的立场,提供最佳环境,让你以「艺术之婴」诞生、成长、茁壮。

  还有,在我们系里的展览厅,每天都有展览,大部份是研究生个人毕业展,创作组的研究生毕业时一定要有毕业展,否则就不能毕业。

区:我们雕塑课程仍是以材料来划分,有木雕、石雕、黏土、金属及其他综合素材。作业并不要求做大作品。教授指导的重点在于透过控制素材来传达学生脑中所想的和眼睛所看到的。造形的原则以「有机的抽象结构」为训练基础。并且要求学生对自己创作过程中的解决方式的抉择负责,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的习惯。

张:一般而言,这儿的美术学校十分重视美术史。其教学方式都是利用幻灯配合介绍,凡是提到的艺术家或作品都有幻灯片。文字数据尽可能事先提供,使学生有机会预习。最新出版的资料也都能不断介绍给学生,免除了毕业后与新知脱节的弊病。此外,师生间的学术讨论十分普遍,甚至学生还得经常上台作专题报告。

  大学部所开的美术史课程相当精细,除了通史之外还有断代史,提供更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所的课程则分得更加精细。

  虽然美术史的著作黄如瀚海,但过滤之后的基本数据毕竟有限,这儿教授所提供的也都是基本数据。国内虽缺少西洋美术史上的重要原作,但立于文字的第一手数据可略作补足,以台湾目前教育经费的条件,搜求这些资料并非难事。另外一点,他们美术史教学均明确提出其中心思想来作根据,研究时的取舍批判有衡量标准,并非只传授年代与名词组成的拼凑史。例如所上过的一门立体、达达超现实主义,就是以溯源于康德的现代主义(Modernism)为中心来讨论的。如此有了界限有了根据,自可免于意识形态上的混淆与争辩。

梅:国内可有不少年轻的画友们也都准备出来开开眼界,可否请你们提供一些来此的心得,好让他们参考?

区:我认为有计划来此地的画友在心理上应先有准备,因为此地好作品太多,要比就得比观念,所谓在敢与不敢之间和忠于自己上见功夫。此外,语文能力及经济条件也相当重要,不可忽略,否则花太多时间在额外事情上实在很不划算。

杨:我觉得刚来此地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先要保持宽敞的胸襟,因为此地是个十分现实的地方,完全要凭自己的毅力、信心与智慧学习了解后才能与人一较长短。

袁:我觉得能出来见识总是有益的,国外就如一面镜子,它赤裸裸地反映出你的原形,让你认清自己的时空位置与所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纽约新意象绘画Jennifer Bartless 「Rhapsody」(局部),1975-76

纽约新意象绘画Rober Moskowitz「茶壶」,1976

作者:艺术家自助官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