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端庄秀美 丰富耐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到广州出差,经卢延光兄介绍与蒙复旦弟相识,至今已有30余年,可谓忘年交矣!对他那份谦和的为人,对艺术率真而热诚的爱恋态度,我的感受很真切。因此,当他决定要在自己60岁生日时,出版一本自己的画集,我便觉得应该为它写点什么。

       复旦弟长期在出版社工作,他相当数量的创作是书籍插图。直到本世纪初他从出版社退离之后,他才把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到城市公共建筑的壁画创作上来。 可以说,从艺术品类的关联转承上,插图和壁画还是有着许多契合点的,如叙事性,情节性等即是。因此,出版社工作为他后来的壁画创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作为附丽于城市公共建筑上的壁画或浮雕,它不同于艺术家在画布或雕塑台上随意创作的独件作品,总会被要求赋予一个独特的或较宽泛的主题——即它在题材、内容是有所限定的,犹如我们过去常说的“命题创作”。这是因为,不同的公共建筑,总需要用不同的题材、内容的壁画,为自身烘托、营造出与自己的“身份”相对应的文化氛围。医院中的壁画和体育馆中的壁画、大学图书馆中的壁画和地铁站中的壁画就不会一样。而处于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命运经历、环境变迁的公共建筑,所要装饰的壁画,在题材、内容的要求上,就更为独特和严格。艺术家自觉地接受这些限定,不仅不会束缚住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相反,却会使自己的作品更难于重复别人,重复自己,从而也就具有更鲜明的个性和新鲜感。 当然,这需要艺术家对自己所面对的题材、内容,从一开始就要有一种真诚的兴趣,有破解、诠释它们的强烈愿望,并具备把它们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的能力。否则,难担此任。

      据我所知,复旦弟在每接受一项新的艺术工程时,总会虚心地听取甲方的要求,理解他们的意图,以避免设计或施工至半途时,因题材、内容表达的不准确,而前功尽弃。这种主动满足甲方的需求,不是一种消极的迎合,而是为着使自己的创作能够建立在一个充分牢实可靠的基础上。避免在创作中出现“无的放矢”,是环境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刻骨铭心”的经验。 而要做到“有的放矢”,最大的一个难度是构思的奇巧。面对一个题材,如何以一种既贴切适合又很新颖独到的方式,把它生动自然地描绘诠释出来,从而让观者能够会心地去解读它们,这就需要艺术家在做好大量的相关文化历史研读,准备工作之后,再调动自己生活、读书、工作等各方面的经历,生发联想,以寻找、确定自己切入特定题材的突破口,然后再步步为营,直到最终抵达命题所设定的目标。

      譬如他近年设计的《古今羊城颂》双面木雕,其背面是用“艺术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动感之城”四个不同的主题叠拼而成的。处理好它们的难点之一,便是构思。 例说:“和谐”怎么个表现法?画人和人手拉手?画他们彼此间眉目传情?或相互拱手致意?似都很生硬、浅浮。而复旦弟则巧妙地想到了用广州的几大餐饮名楼—“陶陶居”、“莲香楼”等建筑作为木雕主题的构成,再在其前方设置两组进餐和用茶的人物场景,以此渲染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气氛。从而既使画面颇具画意也很有情趣,自然而贴切地诠释出了社会“和谐”的主题。这不仅反映出了作者想象力的灵活,也说明了他平时对生活观察体验的深刻入微。 做到“有的放矢”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把“和谐”、“艺术”、“生态”、“动感”四个主题自然地衔接起来。在这里,复旦采用了一个既简单又适用的处理手法:用云气把四个画面分成自上而下的四个层次,各自相对独立。然后,再用树木把它们纵向地穿插连接起来。这样处理,不但把四个不同的主题鲜明地表现出来,而且也使四个小画面自然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大画面,使它与其背面的另一幅“古代”题材的大画面相映照,更具“现代”题材的意蕴。同时,这样处理,也使画面的构成变得更加充实和富于变幻。 公共建筑壁画和浮雕,对艺术家提出的另一个要求是它的适合性—即在画面形状、长宽比例、规格尺寸,以及材料、工艺,乃至形状手法上都有其限定。

       复旦弟在他的创作中,充分地发挥了他用线性切割,连结、组织画面和塑造形体的能力,在使观众可以读识画面形象的前提下,把画中的形体大胆地加以夸张和变形,在强化了形象特征的同时,也求得了画面构图上的平衡。 我们可以看到,他绘制的画面总有着一种总体的动势,那是线条的起伏走向、转折迴转所造成的,它引领着我们可以从对整体的审视,进入到对细部的读识。而这种线条在长短、曲直、方圆上的变化,又使画面变得更为耐看和富有韵味,透出一种优雅的美感。譬如,他在“花之泉”那幅漆画中,为着强化花如泉瀑的动态感,他大胆地把花朵中心部位的花萼,拉长到足以使画中各个形体互相勾联的地步,同时,又把花蕊加大摆放到和花萼相对应的地位,从而达成了在宁静的氛围有着律动感的效果。

      复旦所使用的线条没有粗细的变化,是一种干净而利落的白描,描绘时明确而洗练,配合着或密或疏点子的使用,从而在画面上形成了或紧或松、或缩或放、或抑或扬、或顿或挫的节奏感。这样画面中便有了一种流畅而通透的整体视觉效果。 蒙复旦以他工致、秀丽的艺术风格,为我们绘制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我们不仅从中享受到了它的清纯明净的美,而且时常能够被画面中那派南国的绿意所打动。

                                    刘玉山   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

作者:刘玉山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