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李志国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为“现代彩墨画”。如果从作品性质上说,我认为也可以说是表现性彩墨画。
他的彩墨画有强烈的时代感,作品奇特而不炫弄吊诡,表现性强。其色彩调配丰蔚,墨色蕴气丰郁,结构布列丰匀,线条游走丰悦,人物变形丰朴。他创作的黄土塬上系列、古陶花卉系列、十二生肖系列等诸多作品,都能够直接表达其内心对现实世界的独悟与挚爱,有不吐不快的激情,也具有质朴纯真闲远清峻的感染力。读他的作品,会让人随之亢奋起来。
以往常说的彩墨画,大致是以中国画艺术语言中的用墨为主,在设色上更为宽泛,明暗关系强烈。它诞生于上个世纪倡导中西文化结合形成潮流的时期,许多有西画色彩和素描观念的艺术家提出“改造”中国绘画古老的色彩和造型体系,探索新的绘画样式,做出了不懈努力,到50年代参与实践的画家渐多,并有诸多优秀作品问世。但是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艺术创作走向多元,中国画本体意识强化,水墨画、工笔画兴盛,彩墨画一时游离于大潮之外了。而且,在80年代中期,中国的现代艺术兴起,许多画家嗜尚和强化作品的新奇面貌和语言的视觉冲击力,中国创作中也有以重墨和色彩取胜者,但与从前的彩墨画有根本的不同。也就是在80年代,李志国面对新的创作思潮,顺应时流,思考现代艺术的新意识,调整自己的艺术观念,确定创作取向,让自己的技艺优势得到发挥,决定在彩墨画处于低潮的时候,全力投入彩墨画的探索研究。他从心象出发,以自己擅长的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与水墨相融合,创造了鲜明的艺术风格。20多年来,李志国独径行进,成为彩墨画的继承者和现代表现性彩墨画执着的探索者。
顾名思义,彩墨画当以色彩为先,色彩正是李志国的强项,但他也很重视对墨的研究,在创作中处理好墨线与色彩、墨晕与色彩、墨块与色彩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从古人“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中得到启示,既重彩也重墨,确定走“随心赋彩,墨随色韵”的道路。他指出的“色为表象之色,墨为本质之色”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绘画中,表象和本质的确不同,但色也能展现本质,黑白也可以是表象。何况表象和本质都要通过塑造才能得到展现,色和墨都是表现手段。这样说来,彩墨画创作,对色与墨的关系还有许多课题需要深入研究。
创作彩墨画是李志国一种智慧的选择。可贵的是,在其作品中没有放弃线,没有脱离中国绘画的基础艺术语言。中国绘画的用线、用墨和用水,可以说是艺术探索的精华所在,可以产生浑厚华滋,可以产生气韵,可以产生精神。倘若他适当减弱对色彩的依赖,就可能靠近了中国画,所以我曾劝他不妨向水墨画转移。但他还是坚持在彩墨画上继续发展。读了他最近的作品,又觉得这个选择是很有价值的,这里有他创造的完整技法,有他的艺术个性,还有20多年的生命的投入,为什么不走下去呢?
作者:杨悦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