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坦率地说,裴希明的山水笔趣既有当运文人的馆阁气象,又有隐逸士人的突兀不羁,前者是因为他对传统笔法的用心已经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山水格局、线条墨韵、皴擦点染几乎就是规范严谨的示范,几从李唐、萧云从、王石谷的路数,图必精构,画必恭笔。这一点,保证了裴氏山水从根本上就是饱含雅致气息的馆阁画风;后者则是他更喜欢在儒释道的哲学蕴含中提炼中国画的精神昭示,长期浸淫在渐江、龚贤、石溪、石涛这些半僧半仙、隐逸山林的世外高人的世界里,他们的狂性率真、用笔恣肆更能使裴希明感受到一种气质契合,这同时又可以让他在对传统的学习中突破馆阁的桎梏而寻找到自由表达基因呈现出的丰富多彩。因此,简单笼统地认为裴希明的山水归结为从传统中来只是看见了问题的表象,传统也有主流和非主流,裴希明的拟古更接近于全面,这也是我们在裴希明的画作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气象的重要原因。
他的《雾锁江岸》《云仙行止处》笔法虽有馆阁古痕,构图良绝,用笔规范,但营造早已非工整意趣,云飞浪击,山势耸立,更显笔意突兀,抑张扬弛,显然多了几分隐逸士人的率真态度和不羁胸壑了。师古而不泥古,泛学而持己见,从规范中习章法,在个性中孕突破,更多个人的情感被赋予了精神的提炼和触角的滥觞。以笔提气,用墨蕴情,山氤气氲,水乳交融,蔚成大观。细观之下,裴氏山水早已突破“赋像表物“的格局,而呈现出一种对自然、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的境界。这是多少毕生丹青、苦修经年的文化人企而未及亦或企而难及的精神昆仑,以知天命之年而求悟丹青弘道的至理,且身体力行,在运笔如斤,泼墨如倾,剖纸如听的书画世界里寻找中国气质和中国表达,裴氏山水画的未来不可限量。
作者:钟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