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3月30日下午,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席、中国画学会(纽约)会长曹俊先生应邀做客上海财经大学“科学·人文大讲堂”,为我校学生作“欧美语境里的中国画”主题讲座。讲座开始前,人文学院院长陈忠教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杨乐老师与曹俊先生就艺术的理解与体验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曹俊先生从中国艺术家的担当破题,中国画蕴含着阴阳五行,诗经风度等诸多民族元素,但中国画凭借民族文化特色,能否在各世界流行?曹俊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用缓缓的语调讲述中国艺术家在西方的遭遇。在年轻时,曹俊放弃了国内已有的名声和地位,选择去新西兰进行艺术发展,但单一的艺术创作和异乡人的陌生感限制了他的艺术发展,直到他清醒认知到文化需要与当下结合,带有各自的特色,并真切解读当前所处的土地,才真正画出传世的欧美语境里的中国画。
曹俊先生的创作多以丰富的色彩,并植根于生活着的土地,用国际化视角传达出民族的文化与感情。曹俊先生还讲述了《寻梦空间》的创作过程并随中国嫦娥5T1号“登月”的故事。一个艺术家对于国家的热爱不仅体现在他笔下所勾勒出的作品,还体现在他将所学所画所得会赠予生他养他的土地。只有一个国家的文化被他人尊重时,国家的地位才是真正的提升。正源于此,曹先生身体力行在华人领域传播着中国文化。此外,曹先生还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艺术作品的方式,并不只是着眼于作品内容本身,更关键的是其间传达的精神与内核。
最后,曹俊先生总结了自己创新型绘画的技巧——阅读。书籍的浩瀚无边,给予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提供了新的创作点和艺术技巧。大量阅读不仅增加了曹先生的知识贮备,提升其艺术素养,同时也完善了其绘画技能,开拓了多元整合的可能性。而书籍之外,行走同样带来阅读的体验,看过的每一座山,每一块冰,每一片海,都给生活在此的艺术家无限的创作源泉。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热爱阅读并关注生活本身,都会找寻到个体的价值所在。
讲座结束后,部分同学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联系自身的兴趣点,与曹俊先生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作者:艺术家自助官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