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之境 清润大美
——画家时振华山水艺术
壁 光
画家振华兄是我们199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的同学,当时已经是班里最有名气的画家之一,对他怀有一种崇敬、佩服的感情。每当振华兄挥毫作画时,身边总是围着一圈男女同学,说着、笑着、欣赏着,为他的画技赞叹不已,那真是一段美好时光,令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很难忘。
振华兄的山水画,广采博取,厚积薄发,从传统中一路走来却又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不但融入现代气息和审美规范,而且已经形成了自成一家的山水样式。这一独特的样式具有极强的震撼力,深深地吸引、感染并折服每一位欣赏者。他书法用笔入画,强调点线的书写性和有规则的装饰性,却不是片面的满足于以笔墨来再现一丘一壑的状物功能,而是按照强化意境与纯化表现语言的现代意义来重组画面,以此来表达心中对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大美追求。在实践中力求创造出运笔过程及水墨变幻中出现的节奏与律动,进而强化其随机生发的笔意走向,营造出空灵之境。
在振华兄笔下,丘壑已经不再是某种具体的一山一水自然景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升华为一种情感宣泄,是一种理性的、精神的自我写照。欣赏其作品,会不自觉地为笔墨的律动而进入到他独特的大山水
境界之中,浑厚之中见空灵,清润明快中显大美,俯视而来的浑厚山体,雄强清润的精神感受,正是他在某种“契机”中找到的有别于传统山水的现代感受、现代构成和现代气息,找到了以意象笔墨来表达全新意境的最佳点,以此来营造他心目中的山水精神。
振华兄多年前曾在工艺美术厂从事设计工作,工笔写意全能。曾创造红色山水系列,就是在一种特制的红布上勾勒物像,渲染而成,在当时画界产生强烈影响。他不受世俗浮躁、喧嚣气氛的干扰。在他身上察觉不到那种片面追求商品化以及急功近利之类的风气,这是因为他心无旁骛,真正的实践着艺术的“本位观念”,反映着画家的素养和心境,画如其人,振华兄厚道实在,淡泊宁静,有着老庄的“自然”“清静”,并深受道家哲学影响,这些促使他全身心的投入名山大川、自然风景的创作之中。振华兄能够潜心学问,积累学养,注重融会贯通和实践创新,非常成功地吸收了古人和今人的艺术养分和精华,将时代精神凝聚于笔墨之中。他的画作充满无限生机,体现一种兼容并蓄、纯净清新的品格,悟得其物像精神的本质,发掘美之对象, 并将这一体验通过画面营造“我”的精神状态,形成空灵的意境空间。
中国山水画有别于西方流行的焦点透视法则,而是以其移步移景散点形式将崇山峻岭、江河湖海统筹在一幅作品之中,正如郭熙提出的“三远法”,是传统山水画在表现空间形式上独特的东方艺术样式。振华兄深诣此道,并能够聪慧娴熟的驾驭。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表现来达到对形而上的“道”的体验与呈现,山水成了他“卧游”的对象,蕴藏了他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振华兄更注重意境空间的表现,笔墨形态也随之改变,服务于视觉形式,有节奏的渲染着“势”的营造,这是经过观察与体验后产生的强烈情感显现,这情感中潜在的核心就是画家所具有的明确观念,这样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有感悟,并能将这一感悟上升到创作的冲动状态,再通过构思与笔墨语言将自己的“精神体验”以画面空间的形式渲染而成画作。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示的那神秘而移动的意境和无限广阔的空间感受,已不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空间,而是通过画面空间的视觉引向精神体验,使观赏者体会画面中的可望、可游、可行的空灵之感以便更深刻地来体会其画境,有着特殊的心理模拟与探求的转换。再把这一感受升华,它不失为一种对宇宙,对人生,对天地之道的精神领悟与理想追求,是纯粹的一种精神的逍遥。
画家通过虚与实,取与舍,黑与白,浓与淡等对立统一的处理,来充分调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段,以增强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画面空间横向、纵深、上下均能自由灵活地变化,把有限的空间, 表现出无限的景色来,从而使画面中的空间更具有丰富性。他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经营位置与置陈布势,而是糅合了笔墨的变化而形成了特殊的空间,使其笔墨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增强了画面空间的水墨流动性和抒情性。突破了一山一水的画面经营,形成了无限延伸的大山水空间,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完成了一位具有强烈笔墨风格的画家由“身游”转向“神游”的画面空间营造,即由视觉探寻引向对宇宙,对人生之道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让欣赏者领悟到画家所公示的“精神创造”所带来的审美和理想境界,与画者
共同经历了一次审美的畅游。
振华兄创造出的山水模式,是多年来追求人生大美、艺术大美,
是实现自然人格化,人格自然化独特的、无法模拟无法超越的艺术样
式,具有鲜明的个人图样,在当今山水画界独树一帜。
二零零五年六月于北京
作者:壁 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