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时振华|寂然不动——中国当代核心画家学术邀请展

时振华|寂然不动——中国当代核心画家学术邀请展

2016-06-21 唯艺是图 北京嘉得书画院 ▎

寂然不動

中国当代核心画家学术邀请展

主办单位:北京嘉得书画院

协办单位:《书画研究》杂志 《鉴宝中国》杂志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馆三层

展览日期:2016.6.24-6.27

展览开幕:2016.6.25下午3:00

策展人:庄重 ▎

文\时振华

一些妄自菲薄的艺术实践者和艺评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起源于1840年代开始的中国社会在世界地位中的衰落。西学东渐,病笃乱医;囫囵吞枣,大言化之……几近二百年来,形式和言语随着时代变换花样,但在骨子里还是原来那个东西:就是非要把有五千年历史,自成体系、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装进西方人浇注的铁笼子里!连中国画最基本的精神表达——笔墨也争论得莫衷一是了。

戴着西方的戏剧理论的眼镜来看中国的戏曲;用拳击的规则裁判中国的武术,用写洋文的办法来解释中国的书法——用今天流行的一句话说,这叫“不靠谱”;用中国古人的一句话说,这叫“道不同不相与谋”。

近在画事之余,读了点石涛。他在四百多年前写的诗句,在今天看来,远比一些生吞活剥的所谓“理论”,来的实际而且深刻。

                                            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

                                             出笔混沌生,入拙聪明死。

                                               ——石涛题《春江图》

中国画的“形”和“神”的问题,早在一千年前就解决了。诗人又是画家的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石涛和尚在这首题画诗里,说得更深刻也更具体了。他除了把书和画列为“非小道”(言外之意就是大道)的大事,把“形似”作为世人的一般见识外,还把用笔提升到了创造世界,表达乾坤的地步。石涛和尚不愧为中国画的划时代人物,也是一位用笔墨创造世界、表达灵魂的大家。他一语中地,入木三分。纵观一部中国美术史,中国画的用笔,源于书法的笔法,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要达意与畅神,表现心象并且渲染意境。它在完成第一使命的同时,必须使原来毫无意义的线的本身具有生命的表现。具有丰富的,几乎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任何艺术,都是创作者精神世界自由充分的表达。表现在中国画上,这种表达就靠了用笔的千变万化来承担的。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个世界首先就是创作者在创作当下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率动,由这个世界,生发出大千世界,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正是中国画“用笔”的精神来源。按照道家理论和太极学说,古老的“易”理成就了“一画论”的审美理念。虽为“一画”,实为“一点”,因为莫不是“积点成线”。一点就是一个太极,一个世界。每个点的精微都是综合功夫的展现。真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无论中国画有多大的含量也全都是起于这千古一笔的,它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信息,与中国的其它艺术是一脉相承的。这就说明,用笔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基础。这也从中国文化的维度证明,西洋画之所以不像中国画那样强调用笔,是因为用笔造型的技术性是间接地服务于艺术作品的精神表达的,而中国画的“用笔”则是直接等同于精神传达,也就是傅抱石所说的“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所以是中国画所特有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

作者:艺术家自助官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