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绽放在此时——周巧云与她的现代工笔花卉

                                     绽放在此时

                                           ——周巧云与她的现代工笔花卉

                                                   盛葳

周巧云是一位功底扎实的女国画家,尤擅工笔花鸟,并能突破传统花鸟在内容题材上的局限、在形式风格上的窠臼,自创一格、颇有新意。周巧云生长于楚南潇湘大地,性格温润、思路细密,加之深厚的学院教育经历,使她在工笔花鸟的创作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画面层次分明、色彩纷呈,全局、细节俱佳。她这些年来的创作以花卉为主要对象,一方面竭尽中国画细节表现的真实,另一方面也结合西画对层次、光影的表现,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在前期的创作中,她所探索的主要道路是在抱守传统审美规范的基础上发展工笔绘画的特长,通过对画面的全局统摄,从整体面貌中体现花卉细节。她的工笔画尽管注重传统的审美内涵,但并不固执于陈规戒律,而是力图通过对形式的革新来实现传统审美韵味的现代化。诸如折枝等传统工笔花鸟中的章法很少出现在她的作品中,取而代之的是一朵或数朵特写的花卉形象,见花不见枝。这些被放大在观众面前的物像一方面被割裂了与传统语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在平面化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新的审美背景。

从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来看,齐白石等画家笔下的花卉多继守传统笔墨,并有夸张趋势,花卉本身却已并非其审美的目的和内核;徐悲鸿等画家将西方写实体系引入中国画,力图通过这种革新使中国画变得更加精确;而林风眠等画家则在中国画中加入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诸多元素,力图通过光影、笔触的运用来实现一种融合式发展。从今天的工笔绘画发展状况看来,如何摆脱传统技法和审美的束缚,如何超越现实主义对绘画形式的改造,是摆在工笔画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如果没有创新,中国画就必然落入民俗文化,如果不能发挥其技法和审美的特色,则又完全可以被油画等画种替代。

周巧云的绘画为工笔画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以探索的门路。一方面,她并没有抛弃传统工笔画的一些基本笔法,但又能充分利用不同现代纸质材料来创作,形成一些其他画种不可能具有的现代感和当代感;另一方面,她又通过对画面的控制,将对象花卉置于一种新的光影效果之中。这种新的审美效果既不同于油画的直接和强烈,也不同于林风眠等画家笔下那种豪放、表现性的光影,而是具有温和、含蓄的审美品格。尤其是在她的近作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强化的结果使得她笔下的花卉不再是自然存在的关系,而是一种在人的参与中被特别观照的对象,一种人格化的孤寂与静默悄悄弥散;绽放,却又永远不可能逃脱背景中深远的黑暗。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周巧云的工笔花卉被社会化为我们今天现代生活中一个个“人”的矛盾心理与真情实感。

作者:盛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