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笔墨得意于天然

笔墨得意于天然 初识黄宾虹,雾里看花。随着自己修养渐深,慢慢不忍放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学校组织去浙江博物馆看黄宾虹画展,众师都说黄之山水可看,可赏,不可学。因为无法之法,自然天成,超像于外,自在于心。若从学,无清晰之路,极易逮得皮毛,失去天真,竹篮尽湿,水自东流。 八十年代初,我进省群艺馆工作,拜得各地市县高手共事,有幸与朱传富相识。令我惊讶的是,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院附中的老朱在研习黄宾虹。说无知者无畏,老朱是有知依然无畏。我不免师言灌顶,为他捏汗。但交谈中听他多次口中喃喃:得其天真!我才不敢贸然相劝。况他长我十三年,恭敬为上,只能静观。 得其天真!说梦一般。天真不是笔墨功夫,完全在性灵、修养、天分和生活之中。 与朱传富握手相识大概有三十年,常有往来,且多是画事。逐渐发现朱老的“得其天真”并非空话,因为他本就是个天真之人。好多日常事务,他反应不快,且有时是真糊涂,一到笔墨与古籍之间,却如鱼得水,痴迷沉醉。倒退百年,他定是个秀才无疑。他是懂了黄宾虹才在众多先人的文本中游学后独专黄宾虹,而且一开始就超乎技法层面。那状态不是故意,却是自然天成。那状态如没有这等性情,绝达不到,已不能在难与不难中计较了。 而真正成就朱传富山水画现在模样的福地是他的家乡。是“儒风甲于一郡”的姑蔑古国龙游,更是四省通衢的浙西南大山大水。当今山水画风行在“古意”幌子下,玩弄枯树凸石老道凉亭的旧式模样,这在老朱的画面中没有踪影。家乡山水自然,民风淳朴,于是他把黄宾虹的笔墨铺天盖地布满画面,恣意挥写出黄宾虹山水中少见的田野菜园农舍巨樟溪流古寺车船公路,浑浑然的墨色中带着光影、带着绿荫、带着鸟鸣草香扑面而来。他会不知时日地游历各地,会不顾昼夜地埋头运笔,完成的多是四尺、六尺以上的大幅纸面,让人观画时确然如入“开门见山”的境地。宾老的笔墨成为他的寄语,念叨的是心中的家园。随着对家园情感的追述,那托语渐变,韵味异然。我觉得属于朱传富的笔墨淡淡弥散开来,宾虹老已经背过身去。 退休多年,朱传富花了两年多时间再次完整地游历了衢州的名山秀水,画成系列。那景色,我去过且能认得出的地方应该有江郎山、烂柯山、仙霞岭、龙游石窟等。此次胸中自有丘壑,笔墨自然与以往又有不同。笔随心动,很难,他做到了。几十年前“得其天真”的喃语,似乎注定给他一场没有尽头的修炼。而天真之气已洋溢在一幅幅造化之作中。 得意。 真得意。 得意于天然。 池沙鸿 2013年10月28日湖畔 【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作者:池沙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