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岳增光的山水画探索

  六月底的北京城,已是艳阳高照,炽热的温度不免让人产生浮躁的心绪。然而,走进岳增光位于环铁艺术城的工作室,却能感觉到一股清静之气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副已经完成了大半的山水画作,只见线描山水的书意之美跃然纸上。

  岳增光生于豫东平原,15岁开始便已公开发表、出版连环画和插图作品。他笑称自己对绘画简直是到了入迷的程度;“那个时候只要看到有图就会临摹。我们镇上有个文化馆,我就经常偷偷地把那些报纸上的画剪下来。不久馆长就发现了,见阅览室报纸上有洞的,就知道肯定是我干的。后来馆长主动给我找了许多美术资料”

  对于绘画最初的那份热爱与着迷,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0年代初期,他曾一度搁置了手中的画笔。所幸,他并没有放弃。在中央美院学习的四年,他主要研习人物画的创作,并且也取得了不小的ac成绩。然而,在他去年举办的个展上,山水画的亮相却是其出乎意料之举,着实让不少人为之惊叹。说起自己近两年来的山水画创作,岳增光表示:“其实我一直都在进行山水画的探索,只是没有公开。所以一开始朋友来画室,我都会把画先收起来,因为当时还不够成熟。”

  而他山水画的创作理念,正是得益于其人物画的创作经验。“传统的山水画主要是勾、皴、点、染,用线的比较少,而人物画主要是靠线来表现,我就把这两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给予了他无数的创作灵感。“当时去敦煌考察,实在是太震撼了。那里不仅有人物、也有山水。回来之后,觉得人物画或许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反而山水画可能会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岳增光如是说。

  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在当今中国画坛中,他的山水画无疑是带有自我鲜明特色、别具一格的存在。正如他所说:“一个画家,一定要有自己的表现语言,有自己的风格,艺术不能重复。”他的作品融合了青绿和写意山水的审美特征,丰富和改造了中国传统山水的造型语言体系,以画人物的方法画山水,同时在山水结构上加以装饰化的处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面貌。在他看来,这正是对于传统山水画的创新。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绘画的艺术创作来说,这句话仍然适用。岳增光认为,要想画好山水,必须得多研习传统,同时要多走多看。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国内外,于天地自然之间寻找灵气。然而,有别于传统的写生过程,他的山水所呈现的并非是他眼中所观的世界,而是在他所观天下之后在心中所汇聚而成的诗意世界。因此,他的山水更多了一层有别于俗世的韵味。

  正如唐诗宋词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他认为,山水画在唐宋时期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是后人无法逾越的经典。即使是明清时期的大家,也多是受其影响。因此,在当代画坛,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他依然不遗余力地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行着。“首先,在自己的创作中,把线运用得更自如、奔放;同时,在中国画的笔墨上进行更深的突破。”这是岳增光对自己未来山水画创作的期许。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