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做为遗留下来,较为稀少的玉石文化种类,相当少见。前段时间偶得一件红山文化玉猪龙,所以不断查找资料,并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下。
红山文化的由来
人类最早接触的猪,只能是凶猛的野猪,在人类早期与野猪的搏斗中,人类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胜利者,野猪的獠牙和健壮的体魄必定成为人类羡慕的对象,这种由羡慕而成的崇拜,使野猪成为人类的崇拜物,成为某个氏族的图腾。这样就会产生以猪为原始形态的艺术品,猪的雕塑品就出现了。在红山文化分布的区域,发现了一些大型的石雕猪,玉猪龙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人类对猪的认识不断加深,必然会出现豢养猪驾驭猪的能手,而当猪以玉猪龙的形象出现在红山文化
玉器上时,人类逐渐把它升华成龙。所以《左传》中说的豢龙职业,应该是早期的豢猪能手。
人类用猪创造出“家”这样一个“屋顶下有豕”的文字,说明我们原始先民的生活与猪实在是太紧密了,当红山文化已经出现宗教祭祀和神灵崇拜时,猪就自然而然会成为原始先民的通灵之物和权力的象征,这样猪的形象就会逐渐演变成龙的形象。可以这样说,龙形象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发达的标志,也是宗教生活的需要,当中国古代文明开始向蒙昧时代告别时,龙的形象就出现了。玉龙,它是文化的象征,也是原始社会礼制、等级和权力逐渐强化的产物。
红山文化玉器特点及工艺特征
红山玉器分为肖生类、几何形类、抽象类三种类型。肖生类玉器来源于红山先民对生活、生产和自然界的认知,反映了红山先民自然淳朴的世界观;几何类和抽象类的红山玉器来源于红山先民对自然界和宇宙天地现象认识的概括和升华,是原始宇宙观和原始宗教观的反映,是红山先民抽象的意识形态的物化表现,是红山社会最为重要的符号性器物。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丰富多彩,精美传神,具有张力,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红山古玉的造型特点,即“神彩飞扬”。
红山文化玉器的加工制作采用片切割方式“开玉”;使用砂岩质磨具磨制成型;采用线锯切割方式去料;使用大小圆盘状铊具加工沟线;采用桯具、管钻或掏搅的方法钻孔;使用木质加解玉沙或细砂岩对玉器进行磨光;采用动物毛皮进行抛光等多种工具和方法。
红山文化玉器的工艺特征
表面抛光、瓦沟纹、刃状边、圆雕、凸棱纹、阴刻线纹、“象鼻穿”等。红山文化玉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综合体现了红山文化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侧面,经历了作为图腾而被顶礼膜拜,逐步演变为巫术活动中用于祈祷和祭祀的巫玉神器,最终升华到礼敬天地祖先专用的礼器这种漫长进化过程,是中国玉礼器文化的重要源头。
红山文化以往成交记录
名称成交价日期
红山文化玦形猪首龙RMB1,400,000 2003-08-30
红山文化黄玉狩首虫身坠RMB1,320,000 1999-07-03
红山文化玉龙RMB1,291,500 2007-02-11
红山文化玉雕牛头人身兽神像RMB1,300,000 2011-07-17
红山文化玉兽形RMB2,640,000 2014-12-09
红山文化玉雕太阳神RMB2,420,000 2015-1-15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