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冬龄草书柳永八声甘州词赏析
王冬龄先生是在新时期书法发展的复苏阶段而崛起的为数不多的书法家之一,作品向来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卓立书坛。特别是对现代书法的探索,更显他对书法艺术的责任与激情。今天,当我们欣赏王先生这幅草书作品时,更能感受到他对书法的理解和创造:
一、极富抒情性的线条语言,让我们感觉到书家的心跳。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艺术语言是线条和结构,而王冬龄先生在将这两种语言融合的同时,似乎更关注的是线条。即在保持 “质”的前提下,尽可能体现线条的丰富律动和变化。如:惭、楼、何、归等字的竖笔和捺笔的夸张、变形,不仅在结构上创造了险势,在笔意上更表现了一种潇洒和畅快。如:远、处、华、佳人等字的笔画的缠绕和迭宕,犹如词中所显示的意境一样,纵横迭宕,缠绵深挚。纵观每个字的线条,几乎都是在符合法度下的欢快的跳跃,显得轻松自然、潇洒快意。
二、浑然一体的章法气象,洋洋洒洒、天机透露。当代书坛能够将横无行、竖无列的草书章法演绎得自然和谐、一派天成的书家为数不多,而王先生在此幅作品上的经营,不得不令人击节称赞。字的大小的穿插,行、列间的交叉错落,浓、淡、枯、湿墨法的变化,留白与写实的反差等等艺术手段达到了有机的统一。这不禁令我们想起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那首论书诗:天际乌云忽助我,一团墨气眼前来,得了天机入了手,纵横涂抹似婴孩。
三、仿古色宣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觉感受,也深化了作品的审美意境。众所周知,宣纸品种、质量和色彩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善于揣摩和利用宣纸特性的书家,往往能在不同的宣纸上创造出趣味丰富的艺术效果。王冬龄先生似乎深谙此道,他根据仿古色宣的特性,在墨法的运用上以润为主,稍辅以枯,给人一种静谧、闲适的感觉。他利用仿古色宣和朱砂印章的视觉效果,强化了作品古朴、典雅的审美意境。
犹如任何事情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一样,此幅作品也有不足,如楼、水、河等字的结构和线条在用笔和取势上过于雷同;个别字的线条飞动有余,而厚重不足等。当然,就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来说,这些不足可谓是瑕不掩玉。
(原载《书法之友》)
作者:史培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