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玉鉴识和辨伪(26)

    中国进入朝代更替以后,区域性的用玉特色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这一变化虽然是缓慢的,但是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着,用玉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官方用玉的质量变化比较大,这种用玉的变化主要还是从考古出土的现存博物馆里的玉器进行比较和区别,那些还没有出土的,一时半时还难见天日的玉器就不好说了。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之后,历经四百年,共有十七个君王,传了十四世,夏文化的遗址考古出来几处,有龙山文化、陶寺文化、偃师二里头文化,但夏朝的君王和他们的王亲国戚的墓,好像还没有媒体报道过几时发现和出土,这些墓都到哪去了,是不是还在,还是被人盗挖了,天知道地知道,盗墓的也知道,就是当地政府不知道。

当然盗墓的只知道把墓里的古董盗出来买几个钱,至于是谁的墓地与他们没有关系,有古懂就行,谁的墓不重要,所以很多古墓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消失了,说起来也令人痛心,夏朝四百年的历史,十七位君王的古墓,可能有不少墓就这样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和说明,也就没了。让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挥刀动铲的给弄的从地球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夏朝的玉器特征给人的印象就是质朴,朴素的就像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样,虽说有一些玉器的纹饰和以前相比有了不少创新,但仍旧朴素的可爱。从夏朝几处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雕刻形式和器形上看夏朝玉雕已脱离了史前的玉雕形式,开创了中国玉文化的新纪元。也使中国进入你方唱罢我方唱的朝代更替时期的玉雕工艺一步一步走向另一个繁荣时期。

从几处夏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看,夏代的用玉不仅有白玉也有青玉和南阳玉,更多的则是绿松石,这是夏代用玉的一大特点。也许是在土中受沁的结果,夏代的玉色则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最,棕色、白色、黄色、灰色相对要少些。

这不过是几处夏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而已,能不能代表十七个君王和他们的王亲国戚的墓里的陪葬,很不好说,毕竟夏代有十七位帝王,众多的将相和国戚,成千上万座上流社会的贵人的墓还在土里埋藏着没有挖出来,这些墓里到底有多少宝藏是个未知数,宝藏中又有多少件玉器也是未知数,这些玉器到底又用什么样的玉种雕刻的更是不可知,所以我们不能用凤毛麟角的几处夏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去衡量四百年的夏代历史文物中的玉器,考古专家也好,收藏家也好,专业的学者也罢,还是把历史的空间放大一些,把个人的思维空间也放大一些去思考,不能用狭隘的思维方式进行经不起别人推敲的结论。

夏朝历史几百年,几处遗址是不能代表几百年的历史文化的,就象现在的中国的任何几座大中型城市都代表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谁又能说北京的京味文化能代表中国现代文化,上海的阿拉文化也能代表中国吴哝软语文化,北京只是中国的首都,上海只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代表不了那些落后的经济,更代表不了中小城镇的地方特色的文化。专家学者也好收藏家也罢,不要自断后路,把思维的空间拓宽一些,不要把后来者引上邪路上去,毕竟土里的古董还很多很多有待我们去考证。

 

作者:陶勤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