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湖南洞庭湖青铜器自成一格,广受学术界关注

2016-01-05 11:19

在中国各地出土的青铜器中,湖南洞庭湖一带出土的青铜器自成一格,广受学术界关注。本次沪湘合作的青铜器展览,既是皿方罍回国后首次出省亮相,又是一次对三湘四水出土青铜器的系统介绍,除了皿方罍外,湖南方面还精选了十件颇具代表性的作品。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中期来自中原的青铜文化进入湖南,商代晚期开始湖南成为长江以南出土青铜器的主要地区之一。专家介绍,湖南发现青铜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二十世纪初以来,湖南出土了许多文化面貌不尽相同、其他地区罕见的各类青铜器。除了“方罍之王”,还曾有过“青铜瓿之王”、“青铜铙之王”等。在一般人印象中,青铜器这类古物大多来自古人的墓葬,但在湖南却绝大多数出土于山顶、山坡与河、湖及其岸边,大多为一件单独出土;有些容器出土时,腹内装有玉器及其他小型铜器,这可能缘于当时湖南地区一种独特的祭祀礼仪。专家还介绍,洞庭湖地区青铜容器中,还有不少在造型上以动物形象为依託。比如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鸮形卣,以及象、猪、羊等动物形尊。虽然动物造型青铜器也见于殷墟妇好墓,但其在洞庭湖地区往往密集出现。

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主任周亚告诉记者,湖南出土的青铜器兼具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交融的特点。一部分器物在形制、纹饰和铭文方面均与中原地区一致,应来自中原;另一部分器物则在造型、纹饰方面显现出不同风格,既融合中原青铜器形成新特点,也有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相互联繫而产生的结果。比如,皿方罍几乎是以中原风格为主,在中原地区发现的青铜器上也能够看到类似的器型、纹饰。而且类似风格青铜器主要出土在中原地区。比如象尊也是混合型文化青铜产物,但它是以中原地区文化为主,身上装饰的兽面纹、龙纹跟皿方罍身上的纹饰类似,接近中原地区(青铜器)常见的装饰风格。在它身上还能看到地方文化风格,比如象额一对圆涡状的卷蛇纹,据说是南方常见的昆虫,这种纹饰在中原青铜器上绝看不到。还有一类是以南方文化为主,兼具中原风格。比如豕尊以野猪形象作为器型,翘出两个獠牙,但是身体前后部分都装饰龙纹,龙纹主要源自中原地区。所以这也是混合型文化的产物。

是次展览的十一件青铜器精选于湖南发现的三百多件商周青铜器中,基本上涵盖了湖南出土青铜器的特点。因此,透过这样的小型展览,也能对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特别是南方青铜器有所了解。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