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野夫首次个展开幕,呈现“地平线那边”的30年探索

2017-02-17 00:00

2月17日下午三点,王野夫首次个展在艾米李画廊开幕,如果从1987年毕业算起,这场时隔30年的展览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了。60年代出生于新疆,80年代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如今为华艺国际拍卖艺术总监,对于王野夫来说,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上的持续探索都融入了他的创作。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朋友在展览现场
艺术家与朋友在展览现场
作品前的观众
作品前的观众
从早期的建筑绘图笔,到今天的石墨铅笔材料,王野夫的作品保持着一贯的黑白灰的色调。他通过对于材料的把控、线条的运用、抽象的探索,有意与那种传统的模式化黑白画创作保持着一种疏离,比如石墨铅笔反复涂抹后的纯黑与金属色泽之间的转变,比如画面极简色块中的精细纹理,这些东西都令他十分痴迷。
《B-B-5》 56×75.5cm 纸本石墨铅笔 2015
《B-B-5》 56×75.5cm 纸本石墨铅笔 2015
《C-A-19》 66×101cm 石墨铅笔 2016
《C-A-19》 66×101cm 石墨铅笔 2016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艺术与文化》说到,“从乔托到库尔贝,画家的第一要务都是在一个扁平的表面营造出三维空间的错觉。”王野夫的这系列作品中,都有一条类似于纸张折痕的白线,通过“假透视”营造平面作品中的空间感。不过或许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空间感,在观者看来,作品中原本抽象的黑白灰色块成了带有某种叙事语言的真实场景。
《B-B-40》 56×75.5cm 纸本石墨铅笔 2015
《B-B-40》 56×75.5cm 纸本石墨铅笔 2015
《C-A-2》 66×101cm 纸本石墨铅笔 2016
《C-A-2》 66×101cm 纸本石墨铅笔 2016
此次展览中有三件作品对其毕业作品《地平线那边》进行了“再现”,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长达40米的《地平线那边》成为当年西安美院唯一一件登上《中国美术报》与《江苏画刊》的学生毕业创作。此次“再现”耗费了20000多支一次性油性笔,部分画面反复涂抹50遍,最终形成了它所呈现出来的样子。仔细对比可以发现,如果说前两张作品还原了30年前的“地平线”,到了第三张作品,这条“线”其实已经被打破了。
 

《地平线那边-自然系列之一》 160×300cm 亚麻布绘图油性笔 2016
《地平线那边-自然系列之一》 160×300cm 亚麻布绘图油性笔 2016
《地平线那边-自然系列之二》 160×300cm 亚麻布绘图油性笔 2016
《地平线那边-自然系列之二》 160×300cm 亚麻布绘图油性笔 2016
《地平线那边-自然系列之三》 160×300cm 亚麻布绘图油性笔 2016
《地平线那边-自然系列之三》 160×300cm 亚麻布绘图油性笔 2016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9日。

来源:HI艺术 作者:张朝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