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焦墨有道”,岭南画家刘国玉来沪举办山水画展

2018-10-31 13:22

CcneGvUDNL5gpUiScgnopyvAExAKFIS6igOg641b.jpg

​苍山之韵

10月20日,《此中有道——刘国玉焦墨山水作品展》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拉开帷幕,展出岭南画家刘国玉30幅焦墨山水精品,作品时间跨度近20年。展厅中,《山村》《老屋》《苍山之韵》等画作充满了岭南山水的别样色彩感与韵律感;方寸浓淡之间,可感受到焦墨的笔情墨韵。

焦墨或可称之为枯笔、渴笔、渴墨。焦墨画是纯用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用墨色和线条的变化,以握笔的速度、快慢、轻重、强弱,充分宣泄情感。相比大红大绿的作品,焦墨画更讲究内在的文化底蕴,对技术、技巧要求极高。

刘国玉现为翁山诗书画院院长、韶关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交大海派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暨南大学客座教授。他以集诗文书画于一身兼中国焦墨山水一峰之秀称誉岭南画坛,以传统国学精神为立画之本,画风沉雄磅礴,尺幅之间俱蕴意趣。“焦墨画是继承中国画笔墨传统中最精纯、最朴素而又能演绎笔墨无穷性的新课题。”刘国玉说,墨是中国画最主要的工具之一,焦墨处理的是纯粹的黑白、空间关系,有“知白守黑”之意味,其中蕴藏着独特的艺术哲学思想,“身为艺术家,有必要上下求索,丰富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技法,让民族绘画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上世纪90年代起,刘国玉选择人皆视为“蜀道”之焦墨山水为艺术课题,艰难行进数十度春秋,独持己见,一意孤行,“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他说,越研究,越发现焦墨其味无穷,“在虚与实、黑与白、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表达的路径”。

他的焦墨山水画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又大胆创新凸显出其个人独特的艺术格调。写意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在一片纯黑的墨色里,画家以别样的视角与笔法淋漓酣畅地表达着他的焦墨世界。笔下的山水笔墨,来自于他曾经苦劳在其中、挣扎在其中、成长在其中的粤北丹霞山脉的大山大岭和真山真水。张仃先生观其画作后题辞“气象浑穆,魄力雄强”;廖冰先生为其题辞“笔酣墨饱颂山魂”;文化学者、文化批评家耶鲁大学教授苏炜以“煮过的灵魂和煎过的河山”为题,发表长篇评论盛赞其艺术成就和人生境界。

刘国玉是交大海派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曾为交大光彪楼题写楼名,是名副其实的“交大人”。此次展览是其焦墨作品在沪的首次亮相。“来上海展出,很痛快。”他说,海派艺术与岭南画派有共通之处,广州、上海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领风气之先”,外来文化的进入也对当地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上海是第一大城市,它的文化有定力,能兼容古今中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与上海同行交流、借鉴,互相批评、吸收。”

作者:张熠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