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林鸣岗用画笔「转述」大自然的奥妙

非一般的眼睛 合理化的表达      别以为有些艺术家终日游山玩水,胡思乱想,他们能在山水中读懂大自然的心事,能在思想中闪烁智慧的亮光,然后以他们熟练的技巧,向世间「转述」造化的奥妙。印象派油画家林鸣岗,总是在自然中徘徊、思索、酝酿,完成一幅幅风景画,犹如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一道美丽的桥,呼唤着人们去亲近、去爱护。他的画展「大自然与我」现于云峰画院静侯观者的共鸣。 三十八幅画自一九九九年以来所画的新作,总括而言,比过往多了孤寂、深沉、内敛。林鸣岗说:「以前只在乎欢快,愉悦的调子,现在对自己、人生了解渐多,更着重表达内心感觉与意境。」 自然也有喜怒哀乐   他的新作《呼啸的山》,像一阵狂风与山和应,在阳光的阳面、阴面的对比下,自然景物如在疯癫起舞,林鸣岗介绍说:「好多人看不见自然的生命,人也是大自然产物,却不明白自己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而大自然,也会默默表达它的喜怒哀乐,如风的吹动,知识,人没有察觉而已。」这是一幅介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作品,林鸣岗计划在可见的未来增加创作大型作品的力度。 在记者跟前,林鸣岗就如一位替大自然抱不平的代言人,创作经历的数十年,也是与大自然「交往」的数十年,他尤其对香港人不懂珍惜自然感到痛心,「我所居住的荃湾,十多年前的芙蓉山景色『好靓』,如今已被人车占据,以前的屯门还容许我去捉鱼、摸虾,现在却……,看在眼里心里不舒服,人们不知道自然中一朵花,也需要阳光、水分与空气,也需要爱。」 在林鸣岗画中,就算是雨后路边的一棵枯树,也能散发出孤寂的凄美,例如,雪铺盖着孤伶伶的高粱,果实被人类取去,只剩下干枯的枝干在风雪中经受冷落,竟仍那样优美、傲岸,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而林鸣岗《高粱地》的创作来源,便是萌发自他亲历其境的感触。 捕捉自然千言万语   他对大自然变幻奥妙的着迷,由现场展出的作品《小教堂》可见一斑,一连八幅同一景点同一角度的小教堂,在林鸣岗巴黎居所附近,白天、中午、下雪、半夜、夏天、秋天……各种天色的呈现,传达出绝不重复的自然「创作」,他有时要半夜两、三点去观察,令这些小品油画,带出不一样的意义。林鸣岗很自信地告诉记者,他能看到一般人无法看到的东西,因为他有一双艺术家的眼睛。另一幅《最后的对话》,海中立出两条石柱,相伴的是一棵枯枝与一叶薄舟,林鸣岗说,连树也枯了,只留下寂寞的石,互相对话。   在展场观赏林鸣岗的画,在视觉上绝对是舒服怡人,构图与色彩皆调度适中,有种中庸柔和,易于接近的个性,但再看真点,内里蕴含的层次与肌理,又很丰富细致,就如画中有画,再揭开更多隐藏的色彩。林鸣岗介绍说,他在调色方面花很多工夫,力求找到最精粹准确的技巧,去展现大自然的千言万语。 坚持印象派有道理   林鸣岗创作手法属于印象派,他坚持印象派有道理,捕捉自然的光彩,如厨师调味般炮制艺术佳肴。谈起艺术的发展趋势,林鸣岗又来不平鸣了,他觉得无论是法国,抑或香港,艺术创作变得复杂,没有标准,他坦言看了一些香港艺术家的作品,好象艺术是无限扩大了,事实却令人觉得世界非常冰冷,没有温暖,恍如走向死亡。   因此,他更要坚持印象派艺术,让大自然的光,照暖人间。「大自然与我——林鸣岗巴黎油画展」现于皇后大道中九号十一楼云峰画院举行,展期至十二月十二日。

作者:洪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