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遗世独立的熊秉明

热泪的话语突然冷却,他啜品着杯中的茶,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的景色,良久,他的眼光又回到手中的茶杯上。   「我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快走的,我真不愿意他会离开我们远去,总在心目中有一个很良好的愿望:好的人,善良的人,有聪明才智的人,应该在这个世界里多呆上一些时间。然而,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命运的最后安排。这种抗拒和回避是多么软弱和无能!唉!」   在香港岛的茶座上,这位香港旅法画家的思绪仿佛又飘往巴黎,当鸣岗兄对我说出那长长的一串话之后,他突然紧锁的眉头似乎才有所放松。我想起刚才我们还在讨论对毕加索的评价,谈塞纳河畔的艺术论争,说我们熟悉的人与事,我不经意地提到一个名字:「熊秉明教授」,这使得滔滔不绝的他瞬间变得那么凝重。   我说不久前读到吴冠中先生悼念熊秉明先生的文章才知道这位著名的旅法雕塑家遽然去世的噩耗。我说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在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入口处的那一尊鲁迅的钢铁像塑。那睁着的眼睛使我想起鲁迅最爱写的猫头鹰。我还说熊先生以哲学的深度刻画了另一个鲁迅。   「你觉得这雕像像不像鲁迅先生呢?」   我说我没见过鲁迅先生就像没见过熊秉明先生一样,但我觉得这是我见到的鲁迅塑像中线条最简洁却是形神兼备最好的一个。   他于是从画册中翻出了他为熊先生所画的肖像,说他们俩常在熊先生的寓中这样坐着谈西方的雕塑、中国的书法,从毕加索到八大山人,从萨特到六祖禅宗。   我知道熊先生是吴冠中先生的留法同学,我还知道他以前是专攻哲学的旅法学者。他在法国杏坛执教,春风帐下,桃李无数,他写下数百万言的「静夜思」,他还说:中国书法是中国哲学的精髓与核心。   然而,他却下再高蹈于理论的讲台之上,他「下海」了,奋身一跃,投入了艺术的大海,是艺术之都的氛围薰陶了他,还是他要以艺术的实践来践中西艺术交融之约?他雕出了「老牛」再塑了鲁迅,那只独立的「鹤」如今成了韩国国家奥林匹克公园的一道风景,也许这已寄托了他对人文精神的期许。   我们相对无言,我们欲言又休,我们都端详着这幅画像—一一位和蔼的长者,是良师、是益友,更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他从塞纳河畔骑着那只「鹤」西去了。   「我们本来相约着明年一同搞画展的」,鸣岗兄的语调裹带着无尽的忧伤与惆怅。我的脑际里却浮现出鲁迅的雕像,银鈎铁划,像熊先生崇拜的中国书法。横眉冷对,那深邃严峻的目光中也有着熊先生灼灼的眼神吧!

作者:孙立川,博士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