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央美院兰亭书法班教学实录3】祁小春讲座《十七帖及其诸问题》(附祁小春语录)

 祁小春讲座提纲及语录

1、古人作文遣词造句还须兼顾用字造型的视觉效果。
2
、钱钟书认为王羲之文:真率萧闲,不事琢磨,寥寥短片,词意重沓。
3
、字形简略的字相聚成句,就显得稀稀拉拉,行列单薄;笔画繁多的字集聚成文,就显得一片漆黑,篇体无光。
4
、《兰亭序》是一幅书法名迹,也是一篇文学名作,然而它毕竟还是一件文献。
5
、《兰亭序》属于草稿?誊正稿?还是清稿?(第几稿?)
6
、苏轼手书墨迹《前赤壁赋》应该是一件写好的可以公开的清稿。
7
、学术就是问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学术研究也就不存在。
8
、《十七帖》诸帖来源未必出自一家所藏。可能来源于唐初的大规模征购或四方进献。
9
、我(祁小春)怀疑今所见《十七帖》已非最初形态。
10
、我(祁小春)推测《十七帖》可能是褚遂良出于编辑一部草书教材的目的进行编辑过。
11
、褚遂良重新编辑《十七帖》,可能如《圣教序》一样对大小、笔画粗细等进行统一调整。
12
、张彦远所见贞观中内本究竟是真迹还是摹本?
13
、馆本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一些原尺牍的面貌,但并不完整,现状非其原始形态。

祁小春,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 系主任。中国著名的王学专家。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留校任教,在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在北京时得到著名书法篆刻家康殷先生指导。 1989年应日本杉村邦彦教授的邀请,前往日本京都教育大学作访问学者,在杉村教授的东洋史研究室做近代日中书法交流史课题研究。19931998 年考入立命馆大学攻读文化史专业的硕士和博士。19983月获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此后历任立命馆大学等大学的兼职讲师。20022007年任佛教大 学文学部中国学科专任教师。主要日文学术著作有《中国古籍の板刻书法》、《王羲之论考》。主要中文学术著作有《迈世之风:有关王羲之资料与人物的综合研 究》、《山阴道上:王羲之研究丛札》、《王羲之〈十七帖〉汇考》等以及学术论文40余篇。上海书画出版社曾先后出版作品集《柳斋篆素--祁小春书法作品 集》、《古鼎龙腾--祁小春自选篆书作品》。

 教学课堂实录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