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并非独一无二

2015-08-14 11:17

  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也许是你在艺术课上第一个会学到的东西。但是蒙娜丽莎不是画史上唯一一位带有独特腼腆表情的女士。

  专家们和艺术粉丝们注意到列奥纳多·达·芬奇画笔下这个神秘的微笑是因为嘴角弧度的奇异变化。仔细靠近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很难看到任何弧度的变化。但是如果你走远了看,看到蒙娜丽莎的眼睛、双颊和头发时,你突然能发现蒙娜丽莎似乎在微笑。

蒙娜丽莎1

  这小小的艺术魔法可能要归功于我们眼睛不同的感知刺激,依赖于我们是直面画作还是从更远的外围看过去的。美国科学家 斯蒂芬·麦克尼(Stephen Macknik)解释道:“我们视觉中心的神经元只看到世界很小一部分——这使得我们的双眼能有高分辨率——而在周边的神经元能看到很大一部分视觉场景,因此可能分辨率就更低。”

  哈佛医药大学的神经学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敦(Margaret Livingstone)对艺术史很感兴趣,她是第一个在2000年得到此结论的人。

  利文斯顿用ps软件做了一个实验,模糊化和锐化这幅绘画的不同部分,来模仿我们视觉范围里自然出现的模糊化现象。

  她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变得越模糊的时候就越像在微笑;而且在外围视觉这种现象更加明显。用科学术语来解释,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不同视网膜神经元会根据图片不同的大小来调整,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空间频率分配。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来揭秘蒙娜丽莎标志性的微笑。但是或许丽莎·德·吉欧康多(Lisa del Giocondo)是列奥纳多最有名的缪斯灵感女神,她在绘画史上可能不是唯一一位被运用此技术画入纸中的女士。

蒙娜丽莎2

  《美丽公主》,达芬奇

  直到2011年,专家鉴定出《美丽公主》出自列奥纳多之手。近来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阿历桑德罗·索兰佐(Alessandro Soranzo)和迈克尔·纽伯里(Michael Newberry)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成果出版在《视觉研究》(Vision Research)上,该研究探讨了主题表达的复杂性。

  长话短说,索兰佐和纽伯里肯定了《美丽公主》这幅画也与《蒙娜丽莎》用了同样的神奇技巧。此外,因为《美丽公主》比《蒙娜丽莎》绘画的年代更早,所以后者才是抄袭前者的。

  这项研究也发现了《蒙娜丽莎》这幅画所运用的另一种幻觉技巧;《美丽公主》的电子画版本的嘴型根据观赏距离和模糊度会发生弧度。通过一系列的精神物理学研究发现,美丽公主嘴角弧度的感知影响到她微笑的表达,因此会产生一种错觉,成为我们“捕捉不到的笑容”。

  更重要的是,列奥纳多对视觉掌握的非常精确,可以在自己的画作中游刃有余的使用。蒙娜丽莎微妙的笑容不是偶然而得,而是达·芬奇用幻觉精心设计的,这神秘的微笑迷惑了后世许许多多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

蒙娜丽莎3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