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釉形料饰”与款识明代“弘治青花瓷”的特点

2017-01-31 22:56

  弘治一朝共18年,从史料记载看,官窑的烧造活动并不多,传世实物也较少。从青花瓷器的特征看,弘治青花与成化青花诸多相似,界线不鲜明,如果没有年款,二者较难分辨,古陶瓷界历来有“成弘不分”之说,弘治青花瓷器的特征,只是与成化青花相比较而言,粗看不易察觉。

  胎釉:洁白细腻、纯净轻薄。到弘治后期,渐趋厚实,已向正德时期厚胎过渡。釉也为肥厚滋润型,色泽白中泛青(有人又细分为灰青类、卵白类、亮青类,其实差别细微),特别在聚釉处闪淡淡的青色,这是与成化釉的不同之处。

  器形与工艺:仅见盘、碗、三足炉、卤壶等少数几种,是明代各朝传世品中最少的。器形仍然规整精致,轻巧则不如成化瓷。工艺上,挖足比成化瓷略浅,足较矮。碗、盘底下塌成凹底,由于足较矮,所以有些碗、盘底部下塌部分跟圈足一样可接触台面,个别甚至比足还凹下,致使足接触不到台面。碗、盘的塌底现象是弘治瓷一个重要特征,为古瓷鉴定者们所重视。

  青花料:青花呈色为青中偏淡,可能是继续使用国产平等青料的效果。其着彩方法,除少数用小笔触上色外,多数为一笔涂抹的办法。前期几乎与成化青花无区别,后期则色泽较浓,发灰暗色调,已向正德青花过渡了。

  纹饰:大体与成化青花一样,构图疏朗,笔法纤细柔和。到后期,则见浓墨重彩似的粗犷的线条勾画。题材以花卉、动物、婴戏、仕女等为多,常见云龙、海水龙、双龙抢珠、莲池龙、团龙、飞翼龙、莲池游龙及松竹梅、月影梅、缠枝牡丹、花捧梵文、海马纹、折枝花果、折枝花鸟等。弘治青花纹饰画法有两个特征:一是所画缠枝花、折枝花,叶密而小;二是菊花、牡丹花叶画成“个”字。

  款识:弘治朝官窑瓷器,都是“大明弘治年制”两行六字楷书双圈款,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书刻款,但极为少见。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