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庆,来北京穿越回400年前的牡丹亭现场,做一场超现实的梦

《梦回·牡丹亭》全息表演花絮


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

由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主办

于10月1日至10月7日

在北京园博园举行


《梦回·牡丹亭》

作为本次戏曲周的一大亮点



这是一场

艺术与科技、古典与未来碰撞

所孕育出的一场超现实的梦


本次戏曲周突出戏曲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融合,运用现代科技诠释演绎传统戏曲魅力。将传统与最前沿的科技进行前所未有的融合,利用全息成像人机互动动态捕捉等技术手段,通过“声”“形”“意”的艺术呈现与“展”“演”一体的动线设计,打造出一部动态沉浸式视觉观赏秀


宣传片



下面

带你回到400多年前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现场

进入主角杜丽娘的“梦中

亲身体验她跌宕起伏的前世今生



《梦回-牡丹亭》是植根于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牡丹亭》,解构《牡丹亭》原著中的故事与唱词元素,藉着“”四种反复出现在原著里的自然元素,集中展现一个春闺少女对真实自我的渴望,以及大自然对女性的涵养。观众将在这场沉浸体验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色彩的能量。

整个体验项目由两大部分组成:即一部全息视觉观赏秀加上互动艺术展区,其中,互动艺术展区包括6个篇章:入梦闺塾寻梦游园惊梦拾画回生



《梦回.牡丹亭》全息视觉观赏秀



360度全息画面内容与舞者互动,以抽象的自然元素为主。随着演员的舞蹈动作变幻韵律和节奏,时而为流淌的水墨汉字、时而为蜿蜒藤蔓、时而瀑布坠落、时而狂风四起。


《梦回.牡丹亭》沉浸式戏曲艺术展项


入梦



《梦回牡丹亭》是杜丽娘的梦,观众在走入展场的过程亦是坠入杜丽娘梦境的过程。牡丹亭写的是春天,也是春心,此处空间用春日元素营造氛围,让观众走入梦游园的状态。


闺塾



选取《牡丹亭》中的《闺塾》一折,描述了杜丽娘深居闺阁,在听闻先生讲授诗经之后,敞开心扉的故事。观众随着在“阁”中的不断深入,逐步被窗外的画面吸引,受到自然的感召。


寻梦



选取《牡丹亭》中的《寻梦》一折,以水雾为幕、以光影为笔,将柳梦梅形象刻画于空中水雾之上,渐隐渐显,耳边燕语莺啼,伴随清新柔美景象,当观众穿梭于水幕中柳梦梅的影像处,柳梦梅随即消失并出现在水幕的另一侧。在这里,利用光影空间的转换,营造出观众与杜丽娘一起追梦寻梦的意境。


游园惊梦



选取原著中“游园”“惊梦”两段,欲将杜丽娘初次踏入后花园以及梦到如意郎君的惊喜感复现出来。由观众的行为控制声、光、影的变化,实现观众至演员的角色转变,陌生人之间合演出别具一格的游园惊梦。最多可支持7人同时进行互动,通过机器学习,实时捕捉追踪观众位置动作,每位观众进去装置内都会触发不同的音乐,如念白,唱词,笛声或者雨声,也会触发不同的影像内容,如蝴蝶,花瓣,风。同时音源位置与全息影像画面会跟随观众的移动而移动,中心舞台成为由观众们动作、路径演变出的一场视觉与听觉盛宴。


拾画



取自“拾画”一段,柳梦梅赴京赶考,住在梅花庵,拾到杜丽娘的画像。画面体现梅花庵的美丽景象,观众也可与杜丽娘、柳梦梅的服装进行互动。当观众走近服饰时,从脚下生出的花朵渐渐从服装的底部蔓延至上,出现步步生花的如梦如幻的艺术景象。


回生



杜丽娘在众神的帮助下死而复生。结合工尺谱的音律知识,将“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代表音阶的字样置于“回生树”装置的四周地面,用亮起的唱词汉字提示观众应站于对应的音阶之上,“回生树”树枝对应的部分就会亮起,同时装置作品便会萦绕出牡丹亭的戏曲选段,让观众体会用传统谱曲方式帮助杜丽娘回生的过程。



时间:2018年10月1日至10月7日,9:00-17:00

地点:北京园博园主展馆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射击场路15号)

费用:整场展览和演出免费

全息观赏秀表演时间:9:30-9:45、10:30-10:45、

14:30-14:45、16:00-16:15


策划人:翟健新

策展人:包婉依、洪昀

总导演:李晟加

导演组:邢秋皓、周淘、吴宇菲、颜仕典、郭晓广

音乐总监:陈伟伦

领衔主演:胡阳

主演: 何将、史方鹏、储涛、王培先、罗嘉威、

张洪亮、刚灿宁、刘兴凯、陈相杰

展览执行:汪钰、丁美馨

编剧:杜凡

服装设计:德晶

服装监制:胡光敏、武娟

化妆造型设计:孙艾娜

化妆师:欧志翔、仝飞、孟思妤

灯光设计:马博

灯光设计助理:聂振宇

交互媒体设计:包婉依、洪昀

技术支持:苑均维、王超明、徐鹏、张煜翔、王鼎禄

后期制作:张熙、周卓、熊淼、张天明、陈垚君

空间设计:闫雪琪、王子璐、黄佳、梦柯、廉登辉

平面设计:夏博洋

装置设计:金雨、曹原

插画设计:汤慧琴、彭愉聪

摄影:马志鹏、王静男

活动协调: 陈诗清、王磊

致谢:罗亚卓、黄琳涵、王旭东

音乐版权:新乐府


关于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


“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后举办的国家级戏曲文化活动,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推进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届文化周不仅保留往届活动中开幕式及中国戏曲大巡游、地方园唱地方戏、全球京剧票友大赛等传统项目,还引入了高新科技,融入了多种舞台特效展现形式以打造一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戏曲文化盛典。



设计:Layla

编辑: 东申


未 经 允 许 请 勿 转 载 到 其 他 公 众 号

请 给 该 公 众 号 留 言 获 取 内 容 授 权


近期文章推荐



MANA | 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新媒体艺术具有“相对”和“与时俱进”的特性,其利用计算机科学、高科技材料、影像、生物、化学、视觉、表演等领域的新科技成果进行创新创作,已深入到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为艺术、设计与科技行业赋能。

来源:原创: MANA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